围墙施工组织设计目录围墙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围墙布置第三章围墙结构计算第四章围墙做法第五章注意事项围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一)建筑部份概况……………………………………….(二)结构部份概况……………………………………….二、施工准备工作及现场平面布置……………………...(一)技术准备工作………………………………………..(二)施工用电………………………………………………(三)施工用水………………………………………………三、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配置…………………………………(一)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四、重要部位的施工方法………………………………….….(一)土方及基础工程…………………………………….1. 测量放线………………………………………………2. 土方开挖和回填……………………………………..3. 基础工程……………………………………………..(二)主体结构工程………………………………………1. 墙体工程………………………………………………(三)内外粉刷工程………………………………………1. 内、外墙粉刷………………………………………..2、脚手架工程及周边安全防护………………………五、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安全施工管理体系…………………………………….2.安全施工管理措施…………………………………….3.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4.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一)工程质量目标……..,…………………………….(二)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三)技术措施…………….…………………………….(四)严格控制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因素………..(五)竣工后的质量控制………………………………..七、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一)工期目标……..……………………………………(二)工期进度计划………………………………………(三)工期进度保证措施…………………………………八、附表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2、劳动力计划表览表3、质量、安全体系网络图4、工程形象进度表5、主要材料配件表6、施工现场平面图第一章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研究生公寓38#楼建设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设计单位:浙江城建建筑设计院监理单位:南京华宁工程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绍兴第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地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西工后勤设施公建项目G区块本工程位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和文津路交叉处,总框架剪力墙结构。
第二章围墙布置1. 本工程在场地西侧为工程学院学生宿舍,原有2.5M高的围墙,本次粉刷翻新。
北面为计量学院学生宿舍,原有彩钢隔离围墙。
南面和歌山建筑公司工地连,采用彩钢板隔离。
北面为文津路,采用砖砌围墙底部30公分高,上部采用彩钢板,用方钢固定。
大门设置在南面,在和歌山建筑公司共同进出的道路两侧砖砌围墙,粉刷并写上标语。
2. 根据公司统一要求设置围墙压顶及大门灯箱,做好亮灯工程。
第三章围墙结构计算1、墙体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几何尺寸如图)b²/k•ΨγH==17x0.24²/1.12x0.3=2.9(m)>2.5m 符合要求式中:K-抗倾覆安全系数,该墙厚240,取K=1.12;Ψ-风荷载,根据当地基本风压取Ψ=0.3KN/㎡h-砖墙砌筑允许自由高度-砖砌体重度γb—墙厚2、高厚比验算(几何尺寸如附图)墙截面几何尺寸如附图截面积A=5000×240+240×120=1228800 mm²重心轴Y1=∑(AiYi)/A=(5000×240×120+120×240×300)÷1228800=124 mmY2=360-124=236 mm惯性矩I=∑(I0+Aa²)=1/12×5000×2403+5000×240×(124-120) ²+1/12×240×1203×(236-60) ²=1.628×1011 mm4回转半径i=(I/A)1/2=(1.628×1011/1228800)1/2=364 mm墙身折算厚度ht=3.5i=364×3.5=1274 mm②、整片墙高厚比验算取H0=H=2.5m高厚比β= H0/ ht=2.5/1.274=1.96取μ1=1.2μ2=1μ1μ2[β]=1.2×1×24=28.8﹥1.96 符合要求③、壁柱间墙高厚比验算(按刚性方案计算)H0=0.4s+0.2H=2+0.5=2.5 m高厚比β=2.5/0.24=10.4﹤28.8 符合要求④地基土承载力验算墙体自重N=[2.5×0.24+0.36×(0.06+0.12)] ×17+0.56×0.3×23=15.17 KN﹤fk式中:fk—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第四章围墙做法1、挖土后将素土夯实。
2、采用毛石基础,M5混合砂浆砌筑。
3. 围墙采用M10标准砖,M5混合砂浆砌筑。
4. 主大门砖柱为500*500MM,高5M标准砖水泥砂浆砌筑。
5. 每5米设一围墙砖柱。
6. 围墙双面粉刷。
第五章注意事项1、严禁靠围墙堆放砂石等散料。
2、严防围墙基础遭受雨水强烈冲刷。
附属围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本工程系附属围墙工程,由工程总公司施工。
(一)建筑部分概况:主要建筑做法如下:1、墙体:+0.00以下采用10CM 厚C10砼垫层,MU10标准砖,M7.5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采用MU10标准砖,M7.5混合砂浆砌筑;(二)结构部分概况:1、基础+0.00以下采用10CM 厚C10砼垫层,MU10标准砖,M7.5水泥砂浆砌筑2、墙体:(1)砌筑材料:±0.00m以下采用MU10标准砖,M7.5水泥砂浆砌筑±0.00m以上采用MU10标准砖,M7.5混合砂浆砌筑;(2)砌筑砂浆品种及标号±0.00m以下采用M7.5水泥砂浆±0.00m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
内外混合砂浆粉刷M10,2CM。
(三)施工条件1、水电基本到位,场地便道作整平处理。
2、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安排配备两台350型搅拌机,经计算其机械性能和覆盖范围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安排具体见附表。
二、施工准备工作及现场平面布置:(一)技术准备工作:1、会审图纸。
2、签订施工合同及各工作协议。
3、根据预算对各类材料进行分析,确定其使用量,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确定其进场日期和进场量,组织材料采购人员落实所有材料的来源,安排采购工程所需的材料,保证开工时及各施工阶段将所需材料如期进场。
4、根据对施工现场的勘探地貌,结合现场情况,拟用土方开挖人员。
5、测量放线:检查验收红线桩,运用复核后的已知轴线和坐标点,根据总平面图,测出新建围墙的主轴线,埋设永久性轴线控制桩,同时做好建筑物定位验收签证手续。
(二)施工用电施工现场用电按照市临时用电要求进行布设。
在施工用电引入口处设总配电箱一座,搅拌棚、场地各设分配电箱一只沿拟建建筑物周边架设用电线路在南、北、西立面各设配电箱一只。
在所有的电气线路上,采用三相五线制,机械用电和照明用电均分开设置,以符合供电操作规程的要求。
(三)施工用水经现场勘察采用里运河水集中供应。
现场选用P100mm钢管作入口进水总供水管,场内使用P50mm的供水管,才能满足工程施工用水需求。
施工现场的采用P50mm水管铺设,在搅拌棚处设水龙头,施工用水需要。
(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是按照优良工程的要求来布置现场,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和优良工程的要求,以及施工方便等方面考虑现场作硬化处理。
现场布置的具体情况见附图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三、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配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力争做到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面协调好各单位,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工作,管理人员要对口负责,把工作重点放到现场管理,指挥协调,检查落实上。
(一)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精心组织该工程项目管理班子,选派施工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项目经理进场组织施工。
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在现场负责工程技术、质量、工期、安全生产管理等全部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按质、按期竣工。
1、施工组织管理网络具体如下:施工组织管理网络2、施工中劳动力安排详见专业工种构成一览表(附表二)进场时间及人数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可临时调整。
(二)机械设备表详见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附表一)四、重要部位的施工方法(一)土方及基础工程1、测量放线(1)施工现场区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在工程开工前,利用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在场地区域内布设坐标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便于测设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也便于复核测量结果。
(2)建筑物轴线控制网的测设①在纵、横两个方面各确定两条永久测量的控制轴线②在基础施工前,将上述控制轴线测设在主建筑物外10-15m范围内,各条控制轴线的每侧设置双点,以便单侧上引轴线和校对轴线,各点均用龙门桩作为标识(外延伸线点可设置在周边较远的固定建筑物上),可引到相邻的固定建筑物墙面上,待基础施工时,以龙门桩为基准点,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引测至拟建建筑物的基坑中。
③当施工至±0.00m时,利用经纬仪将龙门桩上的控制轴线测设至砖砌体上,并布设投基点,以便引测各层控制轴线。
④控制轴线测设后,利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测设各层的其它轴线和控制轴线。
(3)高程的测设和传递①在正式施工前,在建筑物外8-15m范围内利用场区标高控制网布设两至三个标高后视点,并保证与建筑物之间能通视,高程点可引至沉降较稳定的墙面上备查,但不能引在较临近的建筑或构筑物上。
②利用水准仪,标尺和钢卷尺由地面的基准标高沿外墙的外侧面向上传递,可在建筑物的两侧分别上引,并对引入的两个标高点所测的标高应进行相互对照复核校正,以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5)测量信息的传递:①在每一次轴线或标高引测后,施工测量员必须将测设位置和标高用书面形式向各有关工长、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和交接,经技术负责人和相应工长复核无误后签字接受。
②工长接受施工测量员的各段落轴线和标高作为后视点,再测出各构件具体位置和标高。
(6)每层轴线测设后,施工测量员必须对建筑物各对角点进行垂直度校核,若发现偏差超标,应会同工长和技术负责人查明原因,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将测量偏差超标隐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