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骚体赋研究
一.绪论
1.骚体赋的界定
骚体赋是以屈、宋辞作为范式,结合赋的文体特征而形成的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式。
通常又被称作“楚辞体”,这种源于楚骚的赋作体式经过汉初几位赋家的努力逐渐确立。
虽然,骚体赋和楚辞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承关系,但是终究别是一体。
主要区别有三点:第一,两者源流不同。
楚辞的源流是楚地的民歌,而骚体赋的本体是赋,其源应是诗经,到战国末期时,荀子乃创赋名。
因为楚地民歌和诗经并不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所以二者源流不同。
第二,楚辞是打着楚国时代烙印的诗歌,而骚体赋在汉初时才形成,两者形成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相同,自然使其篇中的乐调、语言、名物泾渭有别。
第三,楚辞中的作品包含可歌和可诵两部分,而赋体作品只能是可诵。
骚体赋就好像是诗经代表的中原文化之流与楚歌代表的楚地文化之流的交汇处,虽然一时分兼两体,但最终有着自己的流处,而且一流而深,后面的汉大赋、骈体赋、律赋、文赋等都是它的变体和余绪。
从赋体文学发展的历程来看,自赋独成为一种文学体式那一天,就开始和其它不同的文体进行交融,几乎每一个时期都会有新的内容,但是楚辞对其的影响是其它文体不可比拟的,因而,有些人把楚辞等同于骚体赋,且认为赋的源头是楚歌。
他们的这种认识就是混淆了赋体文学的源和流,不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楚辞对赋体文学流变的影响之大是无需言喻的。
2.骚体赋的初创
鉴于楚辞与骚体赋这种难于厘清的复杂关系,因而,我们认为楚辞时代是骚体赋的初创期。
尽管这个时期楚地并没有以赋命名的作品,屈原宋玉等人的辞作与诗歌的界限还很模糊,但是考虑到骚体赋的体制、句式以及语气词“兮”字的使用等方面与楚辞的因承关系,我们把骚体赋的初创期定为楚辞时代还是比较合理的。
真正意义上的骚体赋应该是在汉初时形成的,贾谊的《吊屈原赋》是至今我们发现的汉初最早的一篇赋,同时它也是一篇骚体赋。
这篇赋作无论在思想内涵上,还是在其艺术表达水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一篇相当成熟的骚体赋。
因而,这篇赋作的出现标志着骚体赋的正式确立。
3.贾谊骚体赋研究价值
汉初之际的赋家有陆贾、朱建、赵幽王及贾谊四人,但在赋体文学流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仅两家,陆贾和贾谊。
然就其作品的流传和保存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而言,也仅仅只有贾谊一家而已。
贾谊的骚体赋汲楚辞、屈赋之源,开汉代赋体文学之先河,影响了整个两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即: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因而,我们要想了解汉初赋体文学的演变及成就,就必须对贾谊的骚体赋作品做深入的探究。
4.贾谊骚体赋作品研究的侧重点
据《汉书·艺文志》载,贾谊曾作赋七篇。
今存者五篇,即见于《史记》、《汉书》的《吊屈原赋》、《鵩鸟赋》,见于《楚辞》的《惜誓》和见于《古文苑》的《旱云赋》、《虡赋》。
且《虡赋》已残,《惜誓》、《旱云赋》一直存有争议,至今难以确定为贾谊之作。
基于这些事实,本文将把《吊屈原赋》、《鵩鸟赋》作为研究贾谊辞赋最为重要的文本依据。
而其余存在争议的赋篇仅为贾谊辞赋研究的参考文本。
这样做的原因有二,第一,在贾谊辞赋的作品中,《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的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因而,这两部作品研究所取的成果可以体现贾谊辞赋的实际价值,也足以确立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相对于前两篇作品,后几篇晚发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实际影响要低许多,对它们的探究可以看成为贾谊辞赋研究的补充。
5.贾谊骚体赋研究的创新
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贾谊一直是历代学者、官宦以及其他社会精英、士人关注、研究、景仰、同情的对象,对其作品研究的佳作也是不胜枚举。
然而相对于在贾谊
政论文方面的研究而言,关于他的骚体赋的研究要薄弱一些,大多集中在篇名真伪的考订、单个作品的研究、以及他的骚体赋对汉大赋的开启之功等方面。
而在他的骚体赋对前人成果的因袭和创新方面,大多止步于因袭,鲜有人详备的论述他的创新,除此以外,对于贾谊的骚体赋也并没有做全面的整体性研究。
只有零星的对它的一些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颇为精当的点评。
然而,这对充分的了解贾谊骚体赋的整体价值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历代学者关于贾谊骚体赋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整理,进而补遗、拾缺,力图做到全面的系统性研究,而在前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的贾谊骚体赋对楚歌、楚辞的因革方面,重点论述它的创新。
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论证,证明贾谊的骚体赋代表着汉代骚体赋的确立,在赋体文学传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力有不逮之处,请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与楚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