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东南季风
中国人口分布VS影响人类入侵的因素
青 藏 高 原 隆 起
.
9
影响人类种群密度的因素:年均温
.
10
影 响 种 群 密 度 降 水
.
11
.
12
中 国 铁 路 分 布
近两千年来中国人口变化 哪些因素影响人口波动?
种内竞争. 、气候、食物 14
生物入侵
局域入侵群落的形成和 维持机制? 1) 随机过程(物种库 大小,更新限制扩散限 制) 2) 确定性过程(环境 和种间相互作用)
➢ 非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无关,常称 为r-选择,昆虫、各种微生物、藻类、草本植物接近r对策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会朝着两种不同的进化方向r-选择和k选择发展。这种 选择的结果,使一部分特征与r-选择结合,使另一部分特征为k选择结合,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史策略类型,即r-对策和k对策。
环境:生物有机体 周围空间以及其中 可以直接或间接影 响有机体生活和发 展的各种因素。
环境
特定主体
生态因子
➢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 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湿度、食物、水分、 氧气、二氧化碳和其它生物等。
➢ 生境: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所有生态因子总和称为生境 。
为什么研究入侵生物?
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 防: 防止人为引入潜在入侵生物。 ➢ 控:分布范围,种群大小,危害。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态系统管理: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污染土壤
Natural invasions
➢ 突破地理障碍: 冰川、板块运动、季风、洋流 ➢ 突破生理障碍: 气候变化(地质历史很多)
r-对策和k-对策
生物入侵及相关假说
李荣华
2018.11.02
.
1
消灭入侵生物?
消灭是不可能消灭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消灭的! 。
为什么研究入侵生物?
生态学理论发展
➢ 演化生物学:快速演化 ➢ 个体生态学:驯化、生态幅 ➢ 种群生态学:适应辐射、种群动态 ➢ 群落生态学: 群落形成机制、中性理论、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生态学:物质循环、食物网 ➢ 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技术、人类健康
k-对策
➢ k-对策者:种群保持在k值临近,出生力降低,相应地存活率增加 ,有亲代关怀,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寿命长和个体大。所 有这些特征都保证k-对策者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k-对策 者在生存竞争中是以“质”取胜。
➢ k-对策者种群在受到过度死亡或激烈动乱之后,回到平衡水平的能 力是有限。如果确实很低,还有可能灭绝。如大熊猫和虎。
Frequency
Human-mediated invasions
Natural invasions
Spatial scale
.
5
自然生物入侵:人类为例
为什么能够入侵? 符合哪些假说?
中国人口分布
胡 焕 庸 线
中国人口分布VS影响人类入侵的因素
青 藏
荒漠、沙漠、草原


青藏高原

亚热带森林

西南季风
影响外来生物成功入侵的因素
食物网 生产力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气候 分布
土壤
自然、人为干扰
生态型 生活型 生长发育
多样性 优势种 建群种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营养结构 群落演替
生命表、存活曲线、种 群增长及调节
大小、密度、年龄结构、 性比、生活史对策
外来生物本身特征
个体和种群生态学: 在原产地广泛分布(生态幅广)、遗传分化特征、表型可塑性、 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扩散方式、食性广、争强好胜、个体 小、快速生长、光合速率高、养分利用效率高、构建成本低、繁殖后 代多、人类关系密切。 ➢内禀优势假说(Inherent superiority hypothesis) ➢理想杂草特征假说(Ideal weeds characteristics hypothesis) ➢可塑性假说(Phenotypic plasticity hypothesis) ➢繁殖体压力假说(Propagule pressure hypothesis)
r-对策
➢ r-对策者:种群密度是经常激烈变动的,常常突然暴发并猛 烈下降,具有较高的增殖力(r),但寿命短,个体小,缺乏 保护后代的机制,死亡率高,防御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
➢ r-对策者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侵入新的环境, 通过高增殖力迅速增殖。
➢ 在数量很低时,它们不象k-对策者易于灭绝,而通过迅速增 殖而恢复到较高水平。r-对策者称为“机会主义者”。
就能量分配而言,个体将获得的能量分配于维持生长繁殖和防御,在 总能量恒定的条件下,必须在不同生活史组分间进行“权衡”。
能量分配和权衡 入侵物种:欧洲琼鸟
就能量分配而言,个体将获得的能量分配于维持生长繁殖和防御,在 总能量恒定的条件下,必须在不同生活史组分间进行“权衡”。
r-对策和k-对策
➢ 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有关,常称为 k-选择,脊椎动物和木本植物接近K对策生物。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限制因子规律
限制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耐性定律
不数 能量 存很 活低
生物数量最多
数不 量能 很存 低活
生殖
生长
存活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生态幅
狗尾草
淡竹叶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 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这个最低点(耐受性下 限)和最高点(耐受性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完美的假定生物(hypothetical organism)即“达尔文魔鬼”应 该具备可使繁殖力达到最大的一切特征——在出生后短期内达到大 型的成体大小,生产许多大个体后代并长寿。但是这种“达尔文魔 鬼”(Darwinian demons)不存在,因为不可能使生活史的每一特 性都这样达到最大。
能量分配和权衡
生活史
生物一生中生长和繁殖的模式。生活史的关键组合是个体大小,生长率 、繁殖和寿命。
➢ 一些种类能活成百上千年如红豆杉,有些种类则寿命很短; ➢ 一些种类,如鲸和加利福尼亚红杉身体巨大,而另一些身体则微小; ➢ 一些种类,如真菌或远洋鱼类生产许多小型后代,而另一些生产数量
虽小,但个体较大。
能量分配和权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