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原理 内部网关协议RIP

计算机网络原理 内部网关协议RIP

计算机网络原理内部网关协议RIP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的协议的一种,它用于小型自治系统中。

RIP基于Xerox XNS路由协议。

在RIP的早期,人们比较容易接受RIP,因为代码嵌入了基于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UNIX的操作系统中。

RIP是用于本地网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的实现。

它将参与通信的组成部分分成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类。

只有路由器工作在主动模式,主机必须使用被动模式。

工作在主动模式的路由器进行监听,并根据收到通知更新其路由。

RIP协议规定了两种报文类型。

任何运行RIP协议的设备都可以发送这些报文。

●请求报文。

一个请求报文查询相邻RIP设备,以获得它们的距离矢量表。

这个请求
表明,相邻设备要么返回表的一个特定子集,要么返回整个表的内容。

●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由一个设备发出,以公告在它的本地距离矢量表中维护的信息。

这个表在如下几种情况下被发送:
每隔30秒自动发送一次。

表作为对另一个RIP结点产生的请求报文的响应被发送出去。

如果支持触发式更新,则在本地距离向量表发生变化时表被发送出去。

当一个设备接收到一个响应报文时,将更新信息与本地距离向量表相比照。

如果更新信息中包含一条到目的网络的代价更低的路由,则对表进行更新以反映包含了新路径。

RIP用一种特定的报格式来共享到已知目的网络的距离信息。

RIP报文用UDP数据报进行传输,RIP使用端口520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报。

RIP数据报的最大小为512个字节,大于这个值的更新必须用多个数据报进行公告。

在LAN环境中,RIP数据报使用MAC全站点广播地址和一个IP网络广播地址进行发送。

在点到点或者非广播环境中,数据报经过专门编址以发送到目的设备。

RIP报文格式如图6-6所示。

图6-6 RIP报文格式
一个512字节大小的报文最多允许在一个单独的RIP通知中包含25个路由表项。

RIP有两种操作模式,具体如下:
●主动模式。

以主动模式运行的设备公告它们的距离向量表,同时接收相邻RIP主机
的路由更新。

路由设备通常被配置成在主动模式运行。

●被动模式。

也称为静止模式,以这种模式运行的设备仅仅接收相邻RIP设备的路由
更新。

它们不公告它们自己的距离矢量表。

端站点通常被配置成在被动模式运行。

但在RIP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种局限性:
●路径代价限制。

在解决无穷计算问题方面限制了网络路径的最大代价。

这就为网络
容量设置了一个上限。

如果网络需要大于15个步长的路径,那么它心须使用另一种路由协议。

●网络密集的表更新。

距离矢量表的定期广播能够导致网络资源利用的增加。

在那些
容量减少的网段中,这可能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相对缓慢的收敛。

RIP与其他距离矢量协议一样,收敛速度相对缓慢。

这个算法依
赖于计时器来激发路由表的公告。

●不支持变长子网掩码。

在一个RIP环境中的路由公告没有包含子网掩码信息。

这就
使RIP网络不能部署变长子网掩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