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D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B.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3.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B )A.根本目的B.根本任务C.发展动力D.根本特征5.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 D )A.1980年B.1982年C.1978年D.1992年6.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共同富裕7.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C )A.刘少奇 B.毛泽东C.陈云 D.周恩来8.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 )A.社会主义的本质B.社会主义的特征C.社会主义的目标D.社会主义的原则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论断( C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10、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是:( A )A、发展B、创新C、改革 D实践二多项选择题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不断进行改革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E.实现按劳分配12.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ABDE )A.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B.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统一C.民族特色与基本特征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E.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1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E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E.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14.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CDE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实现共同富裕15.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是( ABCD )A.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1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A.由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B.由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决定的C.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17.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D )A.同步富裕B.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C.两极分化D.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18.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BD )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B.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C.十六大以后提出的新观点D.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三、辨析题1.社会主义就应该消灭剥削。
答:消灭剥削包括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
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有一个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剥削制度的消灭。
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还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还需要利用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还存在着剥削现象,消灭剥削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才能最终消灭剥削现象。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答:错误(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要求。
(2)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的存在,只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可能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必将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3)资本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是为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而是为了剥削阶级少数人的富裕。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答: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有约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不正确。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目前,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原因是重要的一个。
但这是暂时的现状,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
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2、简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3、简述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4.怎样理解我国当前存在的剥削现象?(1)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才能为消灭剥削创造物质前提。
(2)我国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剥削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最终消灭剥削五、论述题: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