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3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
• • • • • • • • • 重点科室包括 重症监护室 手术室 供应室 血液透析室 内镜室 口腔科 产房 新生儿室
重在何处
• • • • 医院感染率发生高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 一旦发生问题,涉及面广 潜在的发生医院感染环节多
医院感染管理关键环节
• • • • 手卫生 隔离技术规范 医疗器械、用品质量(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技术
抗生素
• 1.7.3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1)要慎用, 能不用就不用;(2)能用窄谱的,就不用 广谱的;(3)要注意联合用药,严格控制 预防用药。
送检率
• 1.8我院这几年对医院感染患者的送检率大 大低于卫生部送检率》50%的要求。如果 送检率低,就容易漏掉医院感染的患者。 细菌学检验及其药敏试验是合理使用抗菌 素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加强广大医务人 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对可疑感染患 者在治疗前应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然后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血液透析室
• 制定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 合理布局,严格分区 • 严格执行水处理系统,透析治疗血管通路 及输送管路的管理与消毒 • 严格透析机设备的管理与清洁消毒 • 严格执行透析液的质量监控
血液透析室
• • • • 严格透析器的管理与清洁消毒 加强环境及空气的消毒监测管理 加强各种物品及设施的消毒监测管理 加强防护意识,预防医护人员感染
手术室
• • • • • • • 手术中的措施 熟练地手术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 正确放置引流 处理污染物品 严格控制人员 注意职业安全
手术室
• • • • • 手术后的措施 切口缝合后应覆盖吸附能力好的敷料 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 表面不平的部位可用绷带包扎 四肢损伤区和肢体远端应加压包扎,并固 定和抬高患肢 • 检查伤口,清创,换药注意无菌操作 • 引流
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
• 1.2可以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即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受损,细胞表面的纤维连接素的丧 失,极易被细菌或病毒侵袭而发生感染。
麻醉和手术
• 1.3麻醉和手术均可影响肺部功能,做过手 术的病人可使其正常的吞噬功能及呼吸道 清除机制不全,细菌进入并存留于下呼吸 道,引起感染;术后长期卧床和活动减少均 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来源
•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 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 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 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 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 引起的间接感染。
病原体种类
• 可将院内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 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 感染有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 柯萨奇病毒感染、爱柯病毒感染、铜绿假 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针刺伤或锐利器损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 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 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接种到受伤者体 内,从而发生感染。手术或其他操作中使 用各种锐利器,损伤医护人员的皮肤,同 时接触到血源性病毒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同样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手的污染: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活动中, 绝大多数工作是通过手完成的,手的微生 物污染相当严重,各种细菌数量往往比其 他人群多。如各项操作前后不洗手或洗手 不规范 感染疾病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空气污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 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讲话、喷嚏、咳嗽、 病房人员的走动而污染空气 病原体经空气 传播疾病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重症监护室
ICU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1.对ICU全体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的 培训,提高认识,落实技术操作规程和规 章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 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最重要
ICU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3.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适时使用帽子,口罩, 手套和隔离衣 • 4入室人员管理: • 规范着装 • 建立探视制度,限制入室人员
原因
• 3.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 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 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4.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 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 把猩红热病人误诊为麻疹,而入麻疹病房; 把传染病误诊为非传染病,均可造成院内 感染
原因
• 5.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 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 病原携带者,如癌症病人携带肺炎克雷伯 杆菌,可引起肿瘤病房内肺炎爆发。此类 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住院人做系统 的带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若为结核、痢 疾的病原体携带者,可引起住院病人感染、 甚而爆发。
ICU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 • • • 物品清洁消毒管理 物品固定专用,用后消毒 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固定专人使用 室内地面湿拖每日2次 家具 • • 布局与环境 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的健康 ─洗手与着装 ─限制人员流动 做好病区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新生儿的护理 母婴同室的感染预防
医院内感染
• 感染部位 • 全身各个器官、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院内 感染。
病原体来源
•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 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 原体侵袭而发生的院内感染。病原体通常 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 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 状况 院内感染有不同的分类 • 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 发生感染。
1年龄及易感部位
• 1.1.1老年人为易感人群,尤以下呼吸道感 染的老年患者感染率为高。随着年龄的增 长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功能减退, 纤毛运动清除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 痰不易咳出,导致防御机能减弱。
年龄及易感部位
• 1.1.2同时老年患者由于其组织器官发生退 行性变化,机体的防御机能与抵抗力均明 显下降,尤其是原发疾病的侵入与损害, 不能防范病菌的感染,这时极易被细菌和 病毒侵袭,因此医院感染率较高。
主要因素
• 1.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 性缺乏足够重视; 2.医院内交叉感染; 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制剂; 4.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5.临床治疗方式的改变。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皮肤黏膜破损暴露: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 中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患者,接触各种病 原体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皮肤黏膜 的破损,就暴露在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当中, 带有病毒的物质就有与破损皮肤黏膜直接 接触的可能,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其 危险的因素。
使用呼吸道器具
• 1.4如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 操作易引发感染,故应注意呼吸道器具的 无菌操作。
住院天数
• 1.5由于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故 住院天数越长,医院感染的几率就越高, 两者呈正相关。因此,缩短住院天数,对 于提高疾病确诊率和预防医院感染都具有 重要意义。
季节性
• 1.6通过观察3,6,9,12月份的感染情况,以3 月和12月感染机会较多,可能是由于气温 的变化,身体会有一些不适应,这时有些 细菌或病毒会乘机侵入引起感染。要在此 时加强消毒隔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感 染的发生。
抗生素
• 1.7.1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正常菌群 有所减少,造成耐药菌株繁殖,这是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的有一原因。有人认为,预 防和控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最有效的方 法是在于限制广谱抗生素的运用。
抗生素
• 1.7.2广谱抗生素的运用可以改变患者正常 微生物的寄生,引起正常菌群失调,使一 些原来不敏感的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现 在有机会迅速繁殖,从而引起新的感染。 而且还很易招之真菌感染。
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手术室
• 术前措施: • 1)术前的皮肤准备:术前最好用消毒肥皂 淋浴;如不影响手术,可不去除毛发;严格 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 • 2)手术室人员的准备 • 3)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室
• • • •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准备 着装 手消毒 患有疖,湿疹,感冒鼻及咽部,肠道感染 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述
• 医院是一个传染病源相对密集的场所,医疗设施 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医护人员在医疗活 动中常与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接触,从而可 直接或间接,即刻或潜在地受到感染随着现代医 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大量应用, 耐药菌株迅速变迁,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多,其工 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有效 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止医院感 染的发生,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 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
管理不当
• 探视制度不严 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 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 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 2.医院内隔离、 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 如医疗器械消毒不 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 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 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客观因素
• 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 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 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 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 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 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 常有污染。
侵袭性操作
• 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 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 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 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 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 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 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 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常见感染
•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 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 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 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 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 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 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 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