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将”王近山 作者 :  苏振兰

1992年5月,在王近山逝世14周年之际,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老战友们撰写、"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代战将”王近山

“一代战将”王近山

<div class="article_tit"> “一代战将”王近山 </div> <span>作者&nbsp;:&nbsp; 苏振兰</span> <p> 1992年5月,在王近山逝世14周年之际,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老战友们撰写、编纂的纪念文集《一代战将?回忆王近山》。

已经退休的邓小平亲自题写了“一代战将”四个字,当时的中央领导江泽民、杨尚昆、李先念等也纷纷题词悼念。

? <br/> “一代战将”,是对王近山军旅生涯的最好概括。

<br/> <br/> 长征结束,21岁的王近山已经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师级干部 <br/> <br/> 王近山,1915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饱受地主家欺辱。

<br/> 1930年4月12日,鄂豫皖边区红军整编为红一军,15岁的王近山怀着阶级义愤,加入了这支红军劲旅。

在正副军长许继慎、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毕业)的领导下,王近山开始了他为人民解放而南征北战的革命人生。

在开创鄂豫皖斗争局面的“黄埔四杰”蔡申熙、曾中生、徐向前、许继慎言传身教下,王近山成为黄埔军校的“再传弟子”。

? <br/> 徐向前带兵有道,治军有方,指出练兵的内容是一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

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培养下,红四方面军部队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在战争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王近山就是这种作风带出来的一名勇敢的战士。

? <br/> 1932年8月的黄安七里坪之战,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大恶仗。

当时,在七里坪一带,蒋介石嫡系精锐部队陈继承纵队以近20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猛攻。

徐向前将仅有的12个团的主力部队集中在手,抗击敌人。

激战半日,趁敌人攻势受挫,迅速挥军转入猛烈反击。

红军指战员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和飞机的轮番轰炸,徒涉倒水河,与敌厮杀成一团。

整个战地杀声震天,血肉横飞,致使敌人的飞机大炮都失去了作用。

战斗中,时任副团长的王近山率部与敌人肉搏,并找准一个大个子扭打。

眼见敌人身大力沉,他一咬牙抱着敌人滚下悬崖,头上被尖石穿了一个洞。

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把敌人打死,自己也昏迷过去。

他头部留下的伤疤,后来洗澡都不能用力搓洗。

至此,王近山已经先后负伤7次。

这次与敌同归于尽的滚崖之举,更是震动全军,既惊又佩的战友们笑着骂他“王疯子”。

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敌第二师6名团长悉数毙命,战场上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伤号,挫败了陈继承纵队的攻势,为继续转移赢得了时间。

战斗结束,王近山被提升为团长。

对“王疯子”三个字,徐向前是如此诠释的:“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br/> 1932年10月,由于敌人优势太大和张国焘战略指导的错误,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其间,王近山和战友们一起翻秦岭,涉汉水,越过大巴山,行程1500余公里,连续打破国民党军队10万人的围追堵截,胜利进入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参与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参加了反川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斗。

? <br/> 1935年10月,王近山担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成为有“打仗数第一”美誉的陈锡联师长的得力副手。

身为副师长,他却当自己是副班长,冲锋陷阵是常事。

一次,他带领突击团队抢渡大金川,登上彼岸后,竟亲自端起机枪和敌人对射,强占了敌人阵地,掩护了红四军主力渡河。

接着,红军攻打四川天全县城。

这座城由刘湘的精锐部队“模范师”据险防守,装备精良的敌人曾夸口说:“纵有红军数万,也难飞过天全!”结果,王近山带部队与友邻部队配合,于拂晓前翻越高山袭击守敌侧背,又亲自端着机枪带部队往下冲锋,打死敌人团长,尾随逃敌攻入城内,占领了“模范师”师部。

长征结束,能征善战的王近山成长为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时年仅21岁。

? <br/> 韩略村战斗全歼日军“战地参观团”,毛泽东盛赞他:“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

” <br/>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王近山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陈赓)七七二团副团长(团长叶成焕)。

10月26日,他参与指挥七七二团在山西平定县七亘村设伏,歼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

10月28日,他又参与指挥七七二团再次设伏七亘村,歼日军100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

七亘村战斗,创下同一地点“重叠待伏”的成功范例。

? <br/> 在抗日战场,王近山打得最有名的胜仗是韩略村战斗。

? <br/> 1943年秋,日军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敌东京参谋本部还特从各地抽调一批军官,组成“战地参观团”,由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带领,前来太岳前线“观战”。

? <br/> 敌人“扫荡”开始的时候,正值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将其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陕甘宁边区之际。

10月中旬,奉党中央命令,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带三八六旅第十六团赴延安扩编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

王近山率部于22日进抵敌腹心地区韩略村南。

? <br/> 韩略村是敌人的据点,驻有日伪军40多名,西距临汾35华里,位于敌人“扫荡”的主要交通线临屯公路上。

该村西南地形险要,公路两侧多为两丈多高的陡壁,便于设伏。

这一地区党的工作基础好,民兵也很坚强。

由于韩略村离临汾近,敌人活动很猖狂,同时也很麻痹。

王近山断然决定:在这里伏击敌人,打击一下它的猖狂气焰,减轻敌人对当地人民的危害;同时也可以牵制敌人,配合太岳腹地反“扫荡”作战。

24日凌晨三时,在王近山指挥下,参加战斗的4个连队隐蔽进入伏击区。

直到八点多钟,敌人13辆军车(其中有3辆小汽车)卷着飞扬的尘土进入了十六团伏击圈内。

正当车上日军得意忘形地谈笑时,十六团六连突然以手榴弹、掷弹筒向敌人开火。

在爆炸声中,燃烧弹击中了敌末尾第二辆车,堵死了车队的退路。

末尾车上冲下来十多名日军,当即被十六团飞蝗般的子弹击毙。

六连班长赵振玉带领全班战士,从陡壁上飞奔下公路,从敌人汽车上夺下重机枪,顺着公路猛扫。

敌人遭此突然打击,一时不知所措。

领头的汽车急速向前猛冲,被九连拦住去路。

这时,敌车队前后都被卡住。

四连和五连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冲上公路,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在三个多小时的反复拼杀中,随车的120多个鬼子几乎全部见了阎王,只有钻进一个小窑洞的3个敌人漏网。

<br/> 战斗结束后查明,这次被歼的正是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组织的、专程赶到太岳区参观“铁滚扫荡”的“战地参观团”。

十六团在韩略村的漂亮一战,有力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腹地的反“扫荡”作战,是粉碎日军对太岳根据地“铁滚扫荡”的一次决定性战斗。

尔后,王近山率十六团胜利奔向延安。

? <br/> 韩略村的歼敌捷报让毛泽东兴奋不已。

到延安后,毛泽东接见了王近山,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我早就听说过红四方面军有个‘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啊!” <br/> 定陶战役中,王近山率第六纵队痛歼蒋介石嫡系整三师,“对整个解放区南方前线,起了扭转局面之重要作用”? <br/> 1944年春,身在延安抗大学习的王近山,担任了新编第四旅旅长,为保卫延安厉兵秣马。

由于国民党军队一直没有敢进犯边区,王近山以为自己白来一趟延安了。

可就在这时,胡宗南动手了。

? <br/> 1945年7月,抗战已接近最后反攻阶段。

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反动派得到美帝国主义的支持,积极准备向陕甘宁边区进攻,企图夺取关中,威胁延安,牵制八路军开赴日军后方扩大解放区。

15日至19日,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胡宗南,完成了对八路军关中军分区的东南西三面包围,动用11个师的兵力向爷台山等地发动进攻。

面对胡宗南的进攻,毛泽东勃然大怒:不顾民族大义,真是一班疯子!对付反革命的疯子,得用革命的疯子。

告诉“王疯子”,去教训一下这个胡疯子。

? <br/> 王近山立即奔赴前线,指挥新编第四旅6个连顽强固守,战至23日,阵地屹立不动。

这时,国民党军调预备第三师投入战斗。

激战至27日晚,我新编第四旅所部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后主动撤离爷台山一线阵地。

中共中央军委为增强关中军分区的力量,打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调正在向反攻前线开进的第三五八旅返回关中,并决定成立南线临时指挥部,以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为司令员,统一指挥南线部队作战。

指挥部决定,乘国民党军立足未稳之际,对其实施反击,王近山奉命统一指挥新四旅等部反击爷台山的敌人。

8月9日上午,在炮火支援下,王近山率新编第四旅十六团和第三五八旅八团二营协同作战,迅速攻入爷台山国民党守军核心阵地,经四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收复爷台山阵地,给疯狂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战斗结束,延安军民召开庆祝大会,欢迎凯旋部队,毛泽东向王近山频频举杯:打得好,指挥得也好。

近山得山,爷台山也想和你套近乎,不想让胡宗南占去。

? <br/> 从1945年8月起,王近山历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从民族对决战场转到阶级解放战场,率部先后参加上党、邯郸战役,痛击了国民党军的攻势。

? <br/> 1946年9月,在定陶战役大杨湖一战中,王近山的表现不仅受到刘邓首长的多次表扬,而且在全军广大指战员中也备受称赞。

当时,敌西线主力整编第三师想争头功,以其机械化部队之优势,远远超越其他同伙,进到了定陶西南大杨湖一带。

中将师长赵锡田自恃是蒋介石嫡系,曾远征缅甸,又全是日械装备,竟狂妄叫嚣:“刘伯承已溃不成军,我不用两个礼拜,就可占领整个晋冀鲁豫,把他赶上太行山!”刘邓首长召集各纵队首长开会,征询大家意见。

邓小平政委说:“我们是坚决消灭敌人呢?还是打起背包回太行?” <br/> 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的王近山拍案而起,说道:“一号(刘司令员)、二号(邓政委),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再也没有脸回来见你们!我们六纵坚决打!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王近山的发言,使得全体到会同志热血沸腾。

最终,他当场抢下了打敌人整三师主力二十旅五十九团的最艰巨的任务。

? <br/> 战斗进行中,刘伯承司令员亲自到第六纵队前线指挥所指挥,给了全纵队同志极大鼓舞。

王近山则下到了距敌人仅300米的旅指挥所,各级指挥所也相应往前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