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3分)下列估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2.(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谷回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得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3.(3分)如图,在旧社会每逢干旱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半仙”身上,来实现所谓的“呼风唤雨”。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把它变成现实了。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B.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D.“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成的4.(3分)有一种自行车安装有激光系统,人在晚上骑车时,该系统发出的激光在路面上形成“虚拟自行车道”,如图所示。

它可以提醒来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光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司机能看见“虚拟车道”是激光在路面上发生了漫反射D.“虚拟车道”是光源5.(3分)我市罗城县怀群镇剑江两岸的山水可与桂林山水相媲美,游客撑着竹排在剑江中游玩时看到的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的“白云”B.水中游动的鱼C.两岸青山在水中的倒影D.岸边的游客在“树荫”下乘凉6.(3分)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B.所成的像是虚像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7.(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D.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3分)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移到耳边的银元还在发声是因为它还在;鉴别银元的真假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9.(3分)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

即,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

这利用了光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0.(3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如果白鹭到水面的距离是 1.5m,则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为m,看到白鹭的倒影是(选填“实”或“虚”)像。

11.(3分)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可用来矫正眼(填“近视”或“远视”)。

12.(3分)小明把一支温度计放到阳光下晒,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了,那么温度计里液体的体积了,此时液体的质量,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3分)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等于g/cm3.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它一定(选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千克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0.2千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ρ酒精<ρ水<ρ盐水)14.(3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科学的说法,比如说:①铁比棉花“重”;②称一下这袋苹果的“重量”。

通过学习物理,我们知道:说法①中的“重”应改成大,说法②中的“重量”应改成;再如“今天的最低气温12度”其中的“度”应改。

三、作图题(共7分)15.(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且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线。

16.(2分)请在图中画出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17.(2分)在图中的方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四、实验题(共21分)18.(3分)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乙图寒暑表所示,当地气温是℃;丙图中停表的读数是s。

19.(4分)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体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甲的温度/℃7072747678787878818487乙的温度/℃7071737476777982848689(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在态。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热量。

(选填“放出”或“吸收”)20.(7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关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关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4)实验后,某同学将实验装置上的凸透镜取下,他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丙),看到手指的像。

再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丁),看到房屋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5)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亮”“不变”“变暗”“只能看见一半”)。

21.(7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

(2)他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酱油的体积为cm3。

(3)小明根据实验中的测量数据得出酱油的密度为g/cm3。

(4)小明用这种方法会带来很大的误差,你认为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另一个同学很快想到: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小明同学的主要实验步骤的顺序稍加修改,就会大大减小误差,这位同学调整后的主要实验步骤顺序是(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五、计算题(共13分)22.(6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3.(7分)一只空瓶质量是5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k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05kg,(1)求这个瓶子的容积;(2)求这种液体的密度;(3)它可能是什么液体?(ρ酒精=0.8×103kg/m3,ρ盐水=1.2×103kg/m3,ρ植物油=0.9×103kg/m3)六、综合能力题(共17分)24.(5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有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25.(6分)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实验时,小明应选(填字母)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镜所成的像是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26.(6分)北京时间4月23日7点52分,美国研制的人类首架太空战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填物态变化).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3)太空战斗机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太空战斗机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填物态变化)吸热从而保证X﹣37B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B;2.D;3.D;4.C;5.B;6.A;7.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振动;音色;信息;9.红外线;反射;绿;10.静止;1.5;虚;11.凸;会聚;远视;12.变大;不变;变小;13.0.8;不能;大于;14.密度;质量;摄氏度;三、作图题(共7分)15.;16.;17.;四、实验题(共21分)18.2.45;﹣18;337.5;19.甲;78;固;吸收;20.15.0;上;C;投影仪(幻灯机);放大;缩小;变暗;21.零刻度;左;45;40;1.125;偏大;BCA;五、计算题(共13分)22.;23.;六、综合能力题(共17分)24.小孔的形状;物体的形状;倒立;光的直线传播;太阳;25.F;确定像的位置;BC;垂直;虚;10:35;26.降低温度;吸收热量;汽化;液化;夏天洒一些水在地板上,会感觉到凉爽;熔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