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卫生学习题库

(完整版)卫生学习题库

绪论A型题1.卫生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独立课程,重点研究A.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C.环境与健康关系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E.次生环境与健康关系2.正确的健康概念是A.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B.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C.无病就是健康D.没有疾病和虚弱E.有健康的躯体和正常的智商3.20世纪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A.传染病死亡率太高B.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菌素C.环境严重污染D.城市人口增多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X型题1.卫生学的目的是A.预防疾病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C.提高生命质量D.促进健康E.使人类不患病第一章人和环境A型题1.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A 生活“三废”B 工业企业C 交通运输D 自然灾害E 农业生产2.温室效应主要是因大气中何种物质含量增高所至A SO2B NO XC CO2D COE 光化学烟雾3.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A.11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B.1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1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C.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D.20km深的地壳、海洋及3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E.1km深的地壳、海洋及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4.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B.其中存在有许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利的因素C.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和优美的绿化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D.有些原生环境中存在某些异常现象E.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5.由于地球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而使当地水、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的量,使出现居民体内该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并引起疾病。

该病被称为A.地方病B.传染病C.职业病D.流行病E.公害病6.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B.与原生环境相比,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C.次生环境比原生环境差D.人类活动时不重视物质、能量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E.大量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将使次生环境质量日趋恶化7.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关系为A.相互依存B.相互依存、相互制约C.相互制约D.相互对抗E.相互独立8.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可传递A.能量B.物质C.物质和能量D.有机物E.无机物9.对食物链描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食物链的关键是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B.可传递物质和能量C.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无机界向有机界转移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有机界向无机界转移E.食物链只传递物质和能量,不传递疾病10.人类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方式是A.新陈代谢B.生物转化C.生物富集D.化学反应E.以上都不是11.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A.自然灾害B.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D.社会生活问题E.以上都不是12.下列哪项是属于次生环境问题A.地方病B.自然灾害C.生态破坏D.社会生活问题E.以上都不是13.对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A.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B.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C.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局部范围,甚至一座山一个池塘D.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E.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14.生态系统中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有机界和无机界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C.生产者、消费者、合成者和无机界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有机界E.生产者、合成者、分解者和无机界15.对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A.可由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B.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C.不会造成环境理化结构的改变D.对人类健康可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E.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16.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无害的简单化合物B.大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C.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D.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E.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是有限的17.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A.稀释B.逸散C.中和D.凝聚E.挥发18.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B.净化能力的大小受环境物理条件的影响C.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有限的D.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污染物较易通过环境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E.一些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等,很难通过环境自身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19.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较易自净A.有机氯农药B.镉C.多氯联苯D.碳氢化物E.汞20.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不易自净A.多氯联苯B.碳氧化物C.氮氧化物D.光气E.漂尘21.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A.吸收B.分布C.转移D.蓄积E.代谢22.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A.皮肤B.呼吸道C.消化道D.汗腺E.眼睛X型题1.生物圈含有A.空气B.水C.日光D.土壤E.岩石2环境可分为A.原生环境B.次生环境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E.污染环境3.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有A.生物因素B.社会心理因素C.人文因素D.化学因素E.物理因素4.自然环境中包括A.大气圈B.社会圈C.岩石圈D.水圈E生物圈5.生态系统四要素中的无机界包括A.空气B.水C.绿色植物D.土壤E.太阳辐射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全面的考虑应包括A.互相联系B.互相制约C.互相作用D.互相依存E.互相适应7.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A.大气污染B.酸雨C.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D.土壤资源破坏与生态恶化E.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8.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A.水俣病事件B.痛痛病事件C.米糠油中毒事件D.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9.生态系统由下述哪些要素组成A.生产者B.消费者C.有机界D.分解者E.无机界10.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A.流动B.传递C.交换D.消耗E.循环11.工业“三废”是指A.废气B.废烟C.废水D.废尘E.废渣12.环境污染物可来源于A.工业生产“三废”B.日常生活“三废”C.农业生产D.交通运输E.自然灾害名词解释1.原生环境2.次生环境3.一次污染物4.二次污染物5.生物圈6.生态系统7.生态平衡8.半数致死剂量9.最大无作用剂量10.剂量-效应关系11.环境污染12.公害病13.食物链14.物质蓄积15.功能蓄积16.生物解毒作用17.生物活化作用18.靶器官19.储存库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A型题1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B.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C.除去水中有毒物质D.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E.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2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A.氯化消毒B.紫外线消毒C.臭氧消毒D.碘消毒E.煮沸消毒3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A.Cl2B.HOClC.Cl—D.Ca (OCl)2E.OCl—4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A.加氯量B.有效氯C.余氯量D.水的浑浊度E.细菌学指标5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A.降水B.江、河水C.泉水D.深层地下水E.水库水6关于地方性氟中毒,错误的是A.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B.氟斑牙多见于恒牙C.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D.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E.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7克山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A.缺钙B.缺硒C.高钙D.缺碘E.高硒8水俣病属于A.职业病B.公害病C.地方病D.传染病E.食物中毒9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指标中,细菌指标多采用A.肺炎球菌总数B.结核杆菌总数C.细菌总数D.溶血性链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10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化氢D.苯E.砷11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12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13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14环境污染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A.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及污染物与器官亲和力B.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C.脂肪组织分布的量D.器官和组织所在的部位E.以上都不是15哪种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A.汞蒸汽B.汞离子C.氯化汞D.甲基汞E.升汞16环境污染物在血浆中大部分与哪种蛋白结合,再转运贮存A.球蛋白B.白蛋白C.组织蛋白D.血红蛋白E.肌红蛋白17SO2引起的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指:A 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尘肺总称B 慢性肺纤维性变,支气管炎,肺水肿总称C 慢性肺纤维性变,支气管哮喘,肺水肿总称D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总称E 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尘肺支气管哮喘的总称18饮用水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A 职业病B 介水传染病C 食物中毒D 急慢性中毒E 水型地方病19水体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最好判断指标是:A 细菌总数B 痢疾杆菌C 伤寒,副伤寒杆菌D 大肠菌群数E 变形杆菌指数20关于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下列哪项说法不包括在?A 流行病学上安全B 感官性状良好C 应该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 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E 水量充足,取水方便。

21水体受汞化合物的污染:A 使鱼贝类产生特殊臭味B 出现富营养化现象C 出现某些传染病的流行D 使水体产生金属涩味或混浊E 可能引起水俣病发生22氯化消毒饮水的接触时间不得低于:A 50分钟B 1小时C 30分钟D 15分钟E 90分钟23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最简便指标是:A 加氯量B 有效氯C 余氯量D 需氯量E 细菌学指标24下列那种疾病不属于地方病:A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B 地方性氟中毒C 痛痛病D 克山病E 大骨节病25关于"地球化学性疾病",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是一种地方病B 疾病与该地区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含量之间有关C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各类人群中有不同的相关性D 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来加以解释E 疾病与某些化学元素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26预防地甲病补碘最方便可靠的措施是A 投碘化剂B 碘化食盐C 碘化食盐和食油D 碘化食盐和食油E 服用加碘药剂27预防地甲病的首要措施是A 补碘B 加强营养C 移民D 更换水源E 以上都不是28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突出表现为:A 甲状腺机能亢进B 甲状腺机能减退C 甲状腺多发性结节D 甲状腺癌变E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29地方性氟病是指A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低而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B 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高而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C 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高而引起的,以骨质疏松为主;D 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低而引起的,以骨质疏松为主;E 是一种职业性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