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漂亮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漂亮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
一、对话——“挑起”学生的思维
【案例】对哪个词比较陌生?
教学《认识公顷》一课。
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也不多。
“公顷”离学生有多远?面对“公顷”,学生的
'接纳程度如何?特级教师王学其的课首精心设计,通过对话来把脉、推进。
师(出示“玄武湖景区占地400公顷”)。
仔细研读,对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比较陌生?
生公顷。
师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
生面积单位。
师从哪里知道的?
生“占地”这个词。
师以前学过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怎么这里改写成公顷了呢?
生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
二、情境——滋养学生的思维
【案例】算式(2+5)×4和2×4+5×4能过山洞吗?
乘法分配律往往是学生掌握最不扎实的一条运算律。
或许上新课的时候,学生模仿得比较好,但一旦变式或综合应用,错误率常常
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学生不是不能理解乘法分配律意义的内涵,
而是缺乏主动从意义的角度来观察、分析算式的习惯和意识。
于是
尝试在意义这一方面加重笔墨,将侧重点首先落在内在算理的阐释。
以“过山洞”的游戏引领学生从算式意义的角度来改变算式,“样子变化,意义不变”,充分尊重学生的“已知”,即乘法就是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顺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展现新知形
成的思维轨迹,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1.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大家看阿,我要设了。
4.往里带啊!这个数往里带啊。
5.我都不敢抽烟了,怕一不小心把你们这群草包点燃了!
6.今天几号?喔…28号!那28号起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7.我在这个圆里面放了个P。
9.来,同学们看黑板,我要变形了!
10.阿发乘以白塔~
11.解,冒号。
12.好,下面我找个同学上来解答这题(绝对不能对视!对视了你
就中奖了)
13.同学们,我在讲最后一道题就下课。
(讲完就上课了~~)
14.没听懂的举手,好,都会了,那看下一题!
15.这又是一道送分题!!!
16.这位同学你笑得这么开心你上来做一下这道题。
唉……这位同学的同位笑的更开心,一块上来吧~~
17.这道题,就跟上一道一样,换汤不换药。
18.这道题我上次就写在黑板这个位置。
19.给你们3分钟写这个题目,等下我叫同学上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