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范文】土地使用,即土地利用,民事权利人为满足自己需要,按照土地的自然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行为或法律事实。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篇一一、红柳沟调查区域概况红柳沟调查区域位于榆中盆地北部,夏官营镇东南部,陇海铁路和在建的兰渝客运专线以及万川河从调查区域贯串而过。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受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交通比较落后,整个区域内只有一条水泥硬化的村级公路。
红柳沟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从河沟到农田,从荒地到高山,地貌特征比较复杂,整个地区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调查区域总面积5385359m2,其中耕地面积3383438 m2,设施农用地163985 m2,人口2000人左右,以务农为主。
该区域内宛川河周边一些原本是农田的地方,后因为修建兰渝客运专线的需要,拓为工矿用地。
二、红柳沟调查区域自然状况红柳沟位于E104°12’,N35°56’,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太阳照射紫外线强度大,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少于300mm,并集中分布在6~9月。
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在调查区域内,宛川河沿西北-东南走向贯串其中,由于宛川河补给水量不足,河底已经干涸,地势平躺的地方或开垦成为耕地,或成为车辆行走的道路,或成为工厂的材料堆积地。
河流的左侧地势比较高,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河流的右侧由于地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平躺,农耕比较繁荣,而且居民地基本都分布在这一侧。
在调查区域的东北方向的一小角上是高山的一角,由于地处西北,山上缺水,只有少量的贴地的矮小的抗旱植被生长,山上的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
三、红柳沟调查区域经济状况调查区域内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麦、菜花、土豆、胡麻、芹菜、蚕豆和毛豆,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菜花和胡麻种植范围也比较大,其他的作物种植的面积相对比较小。
调查统计表如下该调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主要来源还是种地,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局限,居民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略比自给自足高一点的状态,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636%人们的收入相对其他调查区域的人来说还是偏低的。
红柳沟调查区域内有少量零星的果园分布,这些果园的面积一般都不大,主要种植的是苹果、梨和杏子。
果园主要集中在居民区附近,而且在居民区的院子里见多,耕地中也有少量的果园分布。
由于果园规模较小,果园的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同时在一些家庭的院子里,也圈养着一些牲畜,畜牧产业不是很发达。
全区范围内只有当地的两座砖厂和一个太阳能基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当地的工矿企业。
在宛川河和龙海铁路线之间,因为修建兰渝铁路客运专线的需要,中铁二十一局在那里设立了工地。
总体上来看,红柳沟调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是比较低的。
四、红柳沟调查区域社会状况红柳沟调查区域分布着两个村落,红柳沟村和鏊子坪,其中红柳沟为行政村,鏊子坪为自然村。
两个村落有一条水泥硬化的村级公路连接,并且分别有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
鏊子坪规模非常小,村里没有诊所,没有小商店,也没有学校,商业程度在那里几乎属于未开发状态,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基本从外界才能获取。
红柳沟村的规模比较大,村里的人基本上以务农为主。
居民的房屋沿着村级公路两边建设,村里有自己的小学,和小诊所,有两个规模稍大的小商店以及一些小的家庭小商店,日常的小的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满足。
红柳沟村与榆中县有一条班车,方便人们的出行。
五、调查的人员组成组长李同学组员马同学、罗同学、赵同学六、日程安排七、用到的资料1、实习手册2、谷歌地球数据等八、路线第一天从榆中校区出发,乘车到夏官营火车站,穿过铁路沿着铁路走,从调查区域的西北角进入调查区域。
确定方位后,按照预定好的路线,沿着红柳沟村北边的外围往东走,到达山脚的地方再往南边步行,直到鏊子坪,然后向西行走,到达太阳能基地后向北走,然后沿着铁路向夏官营火车站的方向往回走。
第二天用自行车代步。
由夏官营从研究区域的西面进入调查区域,然后直接穿插到调查区域的内部,进入红柳沟村,开始在红柳沟村边的农田里来回穿行调查土地里利用类型。
下午的时候调查鏊子坪附近的土地利用类型,然后从宛川河的右侧到左侧,调查龙海铁路线附近的土地利用类型。
最后折回红柳沟村,从其北面出村,调查红柳沟调查区域西北角上的一小块没有调查过的土地后,完成整个野外的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九、土地利用现状图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调查区域总面积5385359㎡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其分布见下表十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从统计分析的数据可知道,红柳沟调查区域土地利用还是以耕地为主,占整个区域土地面积的683%,而其他类型的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例都远比及耕地的面积,这也可以从土地利用这样一个侧面反映本地区的经济类型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宛川河和铁路基本上将整个区域划分成两个部分,其以西的地方由于地势高,水供给不足,土地利用以草地和荒地(裸地)为主,而其东侧则主要以耕地为主,居民地规模大,分布集中。
从细节上来看,红柳沟村和鏊子坪都是沿着宛川河河道方向发展的,也与沿河河道旁边的地方通常是比较平躺的缘故有关。
也正是因为比较平躺,其东侧的农业也比较发达,用作耕地的土地面积比较大,而且都是成片分布的。
在大面积的耕地中间就是居民地,也是成片的分布。
在村落和河道之间由于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主要还是以耕地为主。
在这样地形有一定起伏,又靠村庄的地方,有两块面积比较大的地方划做为砖厂,变成工矿用地。
河道与铁路的狭长地带上,地面比较平躺的地方开发成为铁路设施用地。
谷场、农用设施点缀在村庄的周边,果园零散在村庄的周围也分布在农田当中。
十二、问题和建议1、从整个区域来看,宛川河西侧的草地和未利用的荒地面积比较大,土地的利用率不是很高。
同时在宛川河东侧的两个砖厂距离村庄都比较近,因此砖厂排除的煤烟等废气对居民区的污染比较重,同时砖厂位于耕地中间,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建议】为同时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考虑将砖厂的工矿用地设立在宛川河西侧的太阳能基地那侧的土地上,调整土地利用类型,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2、红柳沟调查区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少,日照多,太阳照射紫外线强度大,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蒸发量大,蓄水设施比较少。
在宛川河东侧,耕地的面积非常大,耕作的水基本上是使用地下水。
为应对农业生产用水的紧张,可以在大面积的耕地区域内建设一些蓄水的水利设施,这样就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
3、红柳沟地区本身缺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在该地区果园的用地面积比较少,可以在比较干旱但适合果树生长的地方发展水果种植,改善土地利用类型,也改善经济发展方式。
4、在龙海铁路线夹着的一部分是耕地一部分是裸地和草地的地方,由于水、交通的极不便利,应该将部分小区域发展为林地或者是果园,这样及有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又有利于收入的稳定。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篇二一、土地资源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22万公顷,园地11016万公顷,林地2339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
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01%,园地增加70%,牧草地减少0.16%,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03%,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0%。
全国净减少耕地25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002年的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
其中生态退耕2273万公顷,包括退耕还林217万公顷,退耕还草195万公顷,退田还湖0.09万公顷。
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新增建设用地478万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7万公顷,增长17%。
其中独立工矿占用耕地11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万公顷,增长37%;公路建设占用耕地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6万公顷,增长25%。
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41万公顷,增加耕地28万公顷,净减少耕地313万公顷,比上年多27万公顷。
灾毁耕地面积04万公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逐步完善,24个省(区、市)不同形式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制;26个省(区、市)实行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储备库;21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城市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基本实现“先补后占”;逐步开展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8万公顷,其中整理增加耕地44万公顷,复垦废弃地增加耕地25万公顷,开发增加耕地239万公顷。
补充的耕地比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13万公顷,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耕地大于建设占用耕地。
2001—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73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439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343万公顷,土地复垦01万公顷,土地开发195万公顷。
新增耕地117万公顷。
土地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工程用地协调和报批三峡工程淹没用地在库区淹没蓄水前报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从陕西靖边至上海白鹤镇涉及河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境内的永久性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西电东送广东、湖北等省境内输电线路塔基、换流站用地已随工程进度报国务院批准;青藏铁路青海段工程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境内控制性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先行用地手续。
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严格措施。
基本农田实行“五不准”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非农建设用地实行“六不报批”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验收不合格的不报批;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不报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已用完的不报批;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不报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不报批;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报批。
二、矿产资源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
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轮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第一期工作完成,摸清了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