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范围内各种地类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企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查清土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的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楚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的需要。
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例如,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即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和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方案准备为了证明调查条件的基本具备,省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的调查方案,报请国家级调查领导机构审查。
组织准备1建立领导机构土地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同时所需的技术人员要十分专业,因此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要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2 组织专业队伍因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良好的专业队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技术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的技术工作,要有规范的作业方案,详尽的技术规程或细则。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技术规程,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条件,拟定工作计划。
仪器及用品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文具和文具用品。
资料准备其中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
外业调查是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在室外对实地的地类、界线、权属等土地信息加以辨认和判定,在工作底图上进行标绘、注记,在外业手簿上做好记录,对工作地图上未得到反应的地物,采用测量的方法进行补测。
外业调查阶段分为: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又包括资料与工具的准备和整理调查区的航(卫)片。
室内判读在室内根据航片上的资料,可以较有规律及把握的判读调查区的地理特征,把握土地的诸多属性,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外业调绘就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取得最现实的土地利用信息资料的工作,即把工作地图上作业面积范围内的调查内容全部调查清楚,并加以正确的调绘。
其中,外业调绘包括:地类图斑调绘,地类图斑是调绘工作、内业成图、面积量算的基本单位。
其主要的工作是在实地对照着调绘片上的影像,调查访问,将不同的土地类型和图斑界线判辨清楚,并将它们准确的标绘出来,做相应的记录和注记。
其中,地类图斑界线必须闭合,不应有大于0.3mm的断缺点。
界线标绘的点位精度要求偏离不大于0.3m,调绘困难地区或片上影像不明显处可放宽至1.0mm.行政区域界线和权属界线的调绘,行政区域界线是指国界线、各省的界线、地界线、县界线、乡界线。
土地权属界线是指村、农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
从行政管理角度,权属界低于行政区域界。
行政区域界调绘是要求调绘出调查范围内所有一切行政区域界,因此,调绘中最基本的在于准确的判定最基层一级的行政区域界位置,在此基础上弄清楚每段界线是属于哪一级的行政区域界。
线性地物现状调绘线性地物是指河流、铁路、公路、固定沟渠、林带、道路、管道用地等。
按国家规定,现状地物的宽度北方》=2m,南方》=1m时,需要进行调绘并实地丈量其宽度。
不足上述宽度的不作为线性地物,归入所在图斑内。
零星地物调绘零星地物是指小于国家规定的最小上图图斑规模的土地。
对于零星地物的调绘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要求不一样。
基本农田调绘基本农田是最为宝贵的农田,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基本物质保证,必须要落到实处。
外业补测案工作测量的要求,补测与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误差应放在下列范围内:平坦地区、丘陵地区不得超过图上的0.5mm,山区和四周明显地物点少的地区明显地点少的地区不得超过图上1.0mm。
土地面积量算量算方法1.以求积仪法、方格法、网点板(点距1.0毫米)法、图解法等为主。
2.采用任何方法均需量算二次,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用其平均值。
3.用求积仪量算面积,需选用质量合格并经过校正的仪器。
量算分区控制面积时,应变换极位。
图上面积小于100平方毫米,或呈狭长图形时,应用图解法或方格法。
4.方格法量算面积,需变换方向,估读到0.1平方毫米。
亦可透绘在方格纸上计算面积。
5.图解法以三角形计算面积时,应变换底和高的位置。
线状地物面积量算1.线状地物一般按矩形计算面积,宽度用外业实测值,长度在工作底图上量取。
2.线状地物的图上宽度大于等于5.0毫米时,按图斑编号,单独量算面积,参加平差;图上宽度小于5.0毫米者,不做单独图斑处理,将其面积归入相邻地类图斑量算。
3.由于线状地物的归属原因,以其中心线做图斑界线量算时,则应从两侧的图斑中扣除线状地物的相应面积。
量算记录与统计1.土地面积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亩”,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其后数字按四舍五入处理。
2.面积量算数据直接填入规定表格,不许涂改。
错字用水平线划掉,在其上方或旁边重记,并注明原因。
3.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等需认真核算,准确无误。
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调查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内容及比例尺1.以分幅工作底图为基础,根据不同比例尺的综合要求,分别编制县、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2.比例尺根据辖区面积大小、形状、地类复杂程度和便于使用等因素确定。
一般乡一级可用1:1万~1:2.5万,县级用1:2.5万~1:5万。
如辖区面积过大,可适当缩小比例尺。
3.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表现各种地类分布状况,对其它内容进行适当综合。
图中应包括境界线、地类界及符号、线状地物等。
等高线的表示,丘陵山区用同比例尺地形图上的计曲线,平原区适当注记高程点。
此外还应有图廓线、图名、比例尺、指北针等内容。
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编制程序一般为(1)展绘数学基础;(2)拼贴编绘底图;(3)编绘地图;(4)清绘;(5)照相晒兰;(6)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上色。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县调查专业队负责编写,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地区的自然、经济与社会概况;2.调查工作情况,包括人员组成、日程安排、经费、资料、技术,工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3.调查成果及质量;4.土地利用经验与问题,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 6.土地利用现状图; 7.其它调查成果。
检查验收严格检查制度为保证调查成果质量,每道工序都要进行认真检查,采取自检互检相结合,建立作业小组和检查员检查制度,把差错消灭在第一线。
工序检查合格后,检查员签字,工作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分别情况予以补课或返工。
验收标准与步骤1.检查验收以本规程的各项规定为准。
凡按规程调查,作业项目达到规定精度要求的即为合格。
2.县调查专业队写出成果检查说明,连同调查成果一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县提交的成果进行检查验收,质量合格者发给合格证。
3.县调查专业队应积极配合省级验收部门的工作,提供工作条件。
4.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指导组对各省的调查工作进行抽查。
检查验收报告1.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后,省级检查验收部门填写验收报告,写出鉴定。
2.调查成果不合格或部分不合格的县,省级验收部门,在阐明成果存在问题后,应提出需要补课、部分返工或全部返工的具体意见。
地籍调查的内容1、权属调查。
对宗地权属来源及其所在位置、界址、数量、用途和等级等情况调查。
包括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和等级、填写地籍调查表。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3、地籍勘丈。
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
4、绘制地籍图。
初始地籍调查的程序准备制定计划地籍调查前必须制定周密计划,包括调查的范围、方法、经费、时间、步骤、人员、组织等。
确定范围在1:2000~1:10000(个别地区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预先标绘调查范围,其范围应以图上已有的实地地物为界,整个调查范围的标绘要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相互衔接,不重不漏。
收集资料 a.经过初审的土地申报材料,现有的地籍资料b.控制点资料,已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摄资料c.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d.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的资料e.其他有关资料。
技术设计应根据已有资料和实地踏勘的情况进行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包括下列内容:a.调查区的地理位置和用地特点b.地籍调查工作程序及组织实施方案c.地籍控制网点的布设和施测方法,以及与城镇平面控制总体布局的关系,坐标系统的选择d.地籍图的规格、比例尺和分幅方法e.选用的地籍勘丈方法f.地籍调查成果的质量标准、精度要求和依据。
表册及仪器准备所需表格及簿册,置备地籍调查所需仪器和用品。
人员培训地籍调查人员必须熟悉有关地籍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明确调查任务,掌握调查方法、要求和操作要领,确保调查工作质量。
权属调查调查工作图用已有地籍图或大比例尺地形图复制图做为调查工作图;无上述图件的地区,应按街坊或小区现状绘制宗地关系位置图,做为调查工作图,避免重漏。
划分调查区根据调查范围,在调查工作图上依行政界或自然界线划分调查区。
编制地籍号依据国家规定,调查前逐宗预编地籍号,通过调查正式确定地籍号。
指界通知按调查工作计划,分区分片公告通知或邮送通知单,通知土地使用者按时到场指界。
现场调查核实核实各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地籍号和实际用途等。
界址调查界址的认定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使用者亲自到现场共同指界。
单位使用的土地,须由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个人使用的土地,须由户主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户籍簿。
法人代表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及委托书。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具委托书及身份证明。
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时,要查清各自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的界线。
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a.如一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b.如双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员依现状界址及地方习惯确定;c.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必须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a、b两条确界自动生效指界人在认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记载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应在现场记录于地籍调查表上,并绘出宗地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