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

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

JXDK2+201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莞新佛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站房、区间房屋及中堂动车运用所工程SZH-6标招标文件;(2) 莞新佛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站房、区间房屋及中堂动车运用所工程SZH-6标施工图设计文件;(3)已经批准的莞新佛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SZH-6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6)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J127-2006)(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8)《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124-2010;(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13)《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1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1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7)《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1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1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有关施工技术指南》;1.2 编制原则1)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实施方案,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树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观念,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并完善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本项目各项工程质量满足要求。

3)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施工进度,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满足2014年12月31日完成软基处理,2015年3月31日完成框架桥主体施工任务的工期的要求。

4)贯彻均衡生产、合理分配资源的原则坚持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合理的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等方法,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布置现场,采取季节性施工措施,实现均衡施工,达到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

5)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认识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沿线交通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以确保工程自身安全和施工安全为前提,选择并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有力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安全。

6)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施工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文明施工,爱护环境;千方百计减少扰民;尽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生活环境,保证职工健康安全。

7)文明施工的原则不在围挡外安排作业及堆放杂物或临时停放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对施工企业文明施工、环保、安全、卫生及健康等有关管理条例的要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莞新佛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站房、区间房屋及中堂动车运用所内,中心里程为JXDK2+201的2*15m-5m框架桥,与中堂运用所正线垂直,全桥长33.5m,宽49.5m。

工程主要用于河涌排洪。

1)主要工程数量表表2.1工程项目说明单位数量现浇现浇2-15m m²1658.25 全桥长m 33.5围堰水中钢板桩围堰拉森Ⅲ型钢板桩,水上t 276.5钢支撑t 96.8围堰内抽水m³11437.7 硬土封底50cm厚m³1059.1现浇主体工程挖淤泥m³4326.2淤泥外运m³4326.2主体框架身C40钢筋砼现浇框架m³5095.53HPB300钢筋现浇框架t 61.74HRB400钢筋现浇框架t 677.37主体框架防水层防水材料(TQF-I型)框架顶m²1658.25涂两次聚氨酯涂料框架两侧m²732.6C40细石纤维砼厚6cm m³99.5M10水泥砂浆框架顶排水坡m³132.66栏杆C40钢筋砼栏杆m³ 3.96HPB300钢筋栏杆t 0.51主体框架基础Ф60cm高压旋喷桩基础加固(桩长23m)根1065 Ф60cm高压旋喷桩基础加固(桩长23m)m 24495碎石垫层m³910.19 翼墙C30砼翼墙墙身m³207.5C20砼帽石m³13附属工C30砼框架两侧砼块m³ 4.96 沉降缝防水填塞M10水泥砂浆塞缝m² 2.7防水卷材50cm宽m²44.4程聚氨酯弹性胶嵌缝,深5cm m²83.36沥青木板填缝m²443.4橡胶止水带m 490.8钢带止水带m 495.6刚剪销∮28mm钢筋,l=60cm根/t 2460/14.3钢套管内径∮30mm钢管,l=32cm根/t 2460/7.1M1500防水剂框架内侧m²364.8 三油二玻璃布油毡m²490.8 顺沟土方出入口m³670 检查台阶C20砼m³7.98 Ф300mm镀锌钢管竖井处m 4.5竖井竖井盖板C30砼m³ 1.34HPB300钢筋Kg 194.4 竖井C30砼m³46.38HPB300钢筋t 1.4 竖井基础C30砼m³34.5竖井铁梯Ф20 Kg/个180/42 改沟土方框架左侧临时改沟m³3150接触网立柱基础C50砼m³0.48 M36锚栓t0.12 钢料t0.12 HRB400钢筋t 0.28基础网基础处桥面板加强C50砼m³0.54 HRB400钢筋t 2.482.2 地质情况2.2.1 工程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1),Q4ml素填土;(2)1,Q4alm淤泥,流塑,I,σ0=40kPa;(2)5-1,Q4alm粉质黏土,软塑,Ⅱ,σ0=120kPa;(2)5-2,Q4alm粉质黏土,可塑,Ⅱ,σ0=140kPa;(2)10-1,Q4alm中砂,饱和,稍密,I,σ0=150kPa;(2)12-2,Q4alm细圆砾石,饱和,密实,Ⅲ,σ0=350kPa;(6)4-2,泥岩,强风化,Ⅳ,σ0=200kPa;(6)4-3,泥岩,中风化,Ⅳ,σ0=300kPa;2.2.2、水文地质条件本线地处珠江流域中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

区内水道密布,西北江三角洲网河相互贯通,河网密度达0.81km/km2,东江三角洲自成一体,河网密度达0.88km/km2。

线路经过地区的地下水为第四系潜水和构造裂隙水。

地表水主要河流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积和流量不大。

本桥地下水及地表水无侵蚀性。

2.2.3、气候概况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

年平均气温为23.1℃。

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

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年极端最低气温3.1℃。

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

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

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热带气旋(台风)季节为5月中旬至12月上旬,登陆台风最强为12级,2分钟平均最大34 m/s,瞬间极大>40m/s。

暴雨及台风为灾害性气候,对工程施工有不利影响。

3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3.1 工程特点本工程框架桥为原河涌回填而形成作业面,地基处理后施工作业干扰因素少,施工工序比较单一,根据施工图分阶段分节段快速形成流水作业。

3.2 重难点分析及对策3.2.1满堂支架及顶板浇筑是本工程的重点1)分析本工程框架桥在竖向上分两次浇筑,底板和侧墙、顶板。

支架高度为5m,顶板混凝土厚达0.9m,侧墙厚1.5m,且一次性浇筑成型,对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高,第二次浇筑施工中满堂支架和混凝土浇筑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2)对策框架主体竖向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砼及侧墙捣角以上0.3m;第二次浇筑侧墙、顶板砼,每个节段:开挖→垫层→底板混凝土→支架施工→侧墙及顶板混凝土,以此流水作业快速完成框架桥的施工,以确保工期。

横向根据施工图沉降缝分段,将桥涵分成5节段,主体框架分两个施工阶段,第一阶段施工3节段桥涵,第二阶段施工剩下2节段桥涵;第一施工阶段3节桥涵中,优先1、3节段,随后流水施工2节段;未段的2节施工按照首段施工顺序进行。

图3.2.1 30m框架桥单孔支架布置图4 施工总体目标为优质、高效、安全地建设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执行、检查、调整与归档管理,为实现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稳定的管理目标,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

4.1质量目标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各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开通验收速度满足设计速度目标值;确保全部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及行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争创省部级及以上优质工程。

4.2安全生产目标1、杜绝生产安全特别重大、重大事故;2、遏制生产安全较大事故;3、防止安全一般事故;4、杜绝从业人员死亡事故;5、杜绝一般交通事故;6、杜绝一般B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7、无重大火灾事故。

4.3工期目标工程的开工日期为2014年12月1日,主体完工日期为2015年4月30日。

软基处理2014年12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基坑开挖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31日,主体工程2015年2月1日~2015年3月31日,附属工程2015年4月1日~2015年4月30日。

4.4环境保护目标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的内容。

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水体功能、耕地、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噪声、振动和扬尘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水土流失,线路设施、建筑与沿线城市环境、自然景观和谐相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努力建设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际轨道。

4.5技术创新目标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认真探讨新工艺新工法,科研成果争取获得嘉奖并推广。

4.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证文明施工,保障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生。

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

4.7文明施工目标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