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链路层:以太网,SLIP:串行线路IP,PPP:点对点协议
2.最大传输单元MTU, 路径MTU
3.路径MTU:两台通信主机路径中的最小M T U。
它被称作路径M T U。
4.IP路由选择:主机从不把数据报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而路由器则要转发数据
报。
内含路由器功能的主机应该从不转发数据报,除非它被设置成那样。
5.子网寻址, 子网掩码
6.ARP, RARP,ARP高速缓存
ARP:从逻辑I n t e r n e t地址到对应的物理硬件地址需要进行翻译。
这就是A R P的功能。
RARP:R A R P协议是许多无盘系统在引导时用来获取I P地址的。
R A R P分组格式基本上与A R P分组一致。
一个R A R P请求在网络上进行广播,它在分组中标明发送端的硬件地址,以请求相应I P地址的响应。
应答通常是单播传送的。
7.ARP代理:如果A R P请求是从一个网络的主机发往另一个网络上的主机,那么连接这
两个网络的路由器就可以回答该请求,这个过程称作委托A R P或A R P代理(Proxy ARP)。
8.ICMP, Ping
9.IP选路:路由表
1) 搜索匹配的主机地址;
2) 搜索匹配的网络地址;
3) 搜索默认表项(默认表项一般在路由表中被指定为一个网络表项,其网络号为
0)。
对于一个给定的路由器,可以打印出五种不同的标志(f l a g):
U 该路由可以使用。
G 该路由是到一个网关(路由器)。
如果没有设置该标志,说明目的地是直接相连
的。
H 该路由是到一个主机,也就是说,目的地址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
如果没有
设置该标志,说明该路由是到一个网络,而目的地址是一个网络地址:一个网络号,
或者网
络号与子网号的组合。
D 该路由是由重定向报文创建的(9 . 5节)。
M 该路由已被重定向报文修改(9 . 5节)。
当分组被发往一个间接路由时,I P地址指明的是最终的目的地,但是链路层地址指明的是网关(即下一站路由器)
10.RIP:选路信息协议
动态选路协议,用于路由器之间。
11.OSPF:开放路径最短优先
逐步取代RIP
12.IGP:内部网关协议
RIP,OSPF都属于IGP的一种
13.EGP:外部网关协议
EGP(不同于上面这个定义,是具体协议的一种),BGP都属于EGP的一种
14.CIDR:无类型域间选路
一个防止Internet路由表膨胀的方法。
C I
D R的基本观点是采用一种分配多个I P地址的方式,使其能够将路由表中的许多表项
总和( 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 )成更少的数目
15.广播和多播:仅用于UDP
16.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
用于支持主机和路由器进行多播的协议。
它让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系统知道主机当前所在的多播组。
17.DNS、TFTP、BOOTP、FTP、SMTP、SNMP、NFS
18.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MSS(最大报文段长度), 半关闭,半打开, 状态变迁, 平静时间,
同时打开, 同时关闭, 经受时延的确认
a)Nagle算法, 窗口大小, 超时与重传, RTT, 慢启动(增加拥塞窗口), 拥塞避免算法
b)指数退避, 快速重传与快速恢复算法, 保活定时, 长肥管道, PAWS
c)SYN逻辑上占用一个字节序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