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五年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本专业计划在5年内,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实训基地;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设计工作室+师生员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到2019年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达到600名左右。
二、建设内容1、专业培养目标(1)建设目标建立定期开展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机制,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动漫生产行业企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需要,始终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
(2)建设内容与措施——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认真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建议。
——利用假期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要求实践教师同时开展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写出专题调研报告。
——认真开展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听取其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意见。
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同时进行。
2、人才培养模式(1)建设目标依托专业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专业+设计工作室+师生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进“订单式”与“创业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使其规模达到在校生人数的40%左右。
(2)建设内容与措施——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辅导、企业设计师指导和学生扩展学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立足专业大类发展背景,大力推动“订单式”、“创业式”人才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协调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修养与创新意识,同时加强学生的技术手段与表现能力。
——按照“项目组教学”及“小阶段小项目,大阶段大项目”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每个项目一本作品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人才培养方案(1)建设目标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将专业必须的设计能力培养作为公共模块课程,依据学生自身对岗位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动画原画、场景设计、动画合成等专项能力模块课程,并设置艺术鉴赏、创新思维表达等扩展能力模块课程,建立起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起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建设内容与措施——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进行毕业生问卷调查等,了解专业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发展趋势和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在建立艺术设计基础这一公共课程平台的基础上,每个岗位都设置对应的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根据自身对岗位的认识与定位去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在课程模块中嵌入相应的项目,以项目教学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将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吸收与消化,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并使学生学会面对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多重挑战。
——在扩展能力模块课程中,开发《艺术鉴赏与分析》、《影音作品赏析》等课程,增设《创意与表达》、《市场营销》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课程模块的构建,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控制项目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
同时,加大实训课时比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艺术设计是以服务市场和社会为目的的内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横向与纵向结合,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毕业设计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项目建设经费预算5万元。
4、专业师资队伍(1)建设目标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到2009年,专任教师达到13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高级职称教师占38.5%;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4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拥有专业带头人3名,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达到7名。
同时,聘请兼职教师13人,其中技术专家5名。
(2)建设内容与措施——在现有1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各1名。
引进专业带头人计划与经费预算见表2,培养专业带头人计划与经费预算见表3。
——聘请13名企业现场专家为兼职教师,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整合兄弟院校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大类的优势师资,实行互聘、互教、互访等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走出去,请进来。
并联合教师进行重大设计项目攻关、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5、课程与教材(1)建设目标以国家精品课程《三维空间艺术设计》建设为龙头,建设8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其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2)建设内容与措施——继续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三维空间艺术设计》。
——将《动画分镜头》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
——将《二维动画设计》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写以上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教材,正式出版《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电脑美术设计基础》、《三维空间艺术设计》等教材。
课程建设计划与经费预算见表6。
表6 课程建设计划与经费预算表6、专业教学资源(1)建设目标计划投入216万元,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领先的综合型实训基地;投入10万元,建成共享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2)建设内容与措施——实训基地建设新建艺术设计中心(四)、动漫设计生产车间、动漫设计作品展示厅,改、扩建项目工作室、模型制作工作室、艺术设计中心(一)、艺术设计中心(二),与企业合作建立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
新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7个。
“平面设计实验室”是设计艺术专业实验室之一,也是设计艺术专业实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场所。
1、实验室基本情况:(1)实验室面积:180平方米,可供50名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真实环境模拟提供场所。
(2)设备:PC计算机共50台,配套设备有服务器、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
(3)累计投资:计算机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更新,以保持硬件环境适应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
(4)人员构成:教师1人,实验指导教师1人,管理人员1人。
“印刷打样工艺工作室”是广告设计专业实验室之一,也是艺术与技术结合较为紧密的实验室之一。
实验广告设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设计教学,提供了综合性的手工操作和数字印刷打样实践场所,为学生熟悉印刷工艺技术和操作过程提供了学习与研究的环境。
1、实验室基本情况:1、市场发展加速中国广告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广告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广告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
随着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市场放开经营,岭南大地风生水起,广告潮汹涌奔腾,行业队伍壮大,广告行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国外相比,国内广告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外资的进入亦将会在市场份额、经营管理、客户关系等方面对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本土的企业也会在行业开放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
中国的广告业市场有多大?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同庆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03年我国广告营业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8亿元,广告经营单位1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87万人,中国广告业以近 40%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成为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加盟。
在广告业外资与本土公司的竞争中,行业人才成为竞争的焦点。
?2006年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经历了都灵冬奥会、德国世界杯、超女等赛事和人气节目的洗礼,广告拼争厉害,投放增量不小;但与2005年同期21%的增速相比,2006年广告市场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
2007 年全球广告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幅将达4.8%。
其中新兴市场和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增长率达两位数。
互联网广告市场目前增长势头很猛,2007 年的增幅达24.5%。
美国2006年投放在互联网广告方面的净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已突破10%,2007年,日本和英国的这一指标也跨过10% 的门槛。
目前,世界各大广告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而中国广告市场增幅2007年达19%。
相对于互联网和新兴市场迅猛的广告发展势头,西方发达国家和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增长率却很低,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种两极分化趋势在加剧。
2、人才需求平稳上升据中华英才网2004年8月的统计,当年三季度以来,广告人才的需求就在稳步上升,7月份人才需求总数是14591个,8月份是14745个,到了9月份上涨到了14999个。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在2005年对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不同类型广告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各行业的排行中,缺乏广告专业人才居首位,占99%。
行业的迅猛发展,给广告业带来的是人才极度短缺。
对于广告公司来说,目前最为紧缺的是那些专业化程度高、有工作经验和外语能力强的人才。
广告行业需要有经验的人才,但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也绝对不是密不透风。
如着名的奥美广告公司非常重视对新人的培养,每年平均会招聘五六十名应届毕业生。
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沙宗义也表示,该公司除了公开招聘有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外,每年有计划地开展了应届生招聘计划,加快了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行业专才的步伐。
?为了能更顺利地寻找到合适的广告人才,许多外资大型广告公司已委托“猎头”公司展开人才“搜捕”行动,有多年本土广告从业经验的人才,像媒介策划、媒介购买、广告创意等专才更是其瞄准的对象。
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这一行当,但是他们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成熟,企业很难找到既熟悉本土广告业情况,又了解国际广告运作模式的人才。
外企的进入对从业者可能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事实上现在也确实感觉到人才竞争的压力,所以较多广告公司已在为2008-2010年进行人才的储备工作。
除了公开招聘有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外,每年有计划地开展了应届生招聘计划,加快了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行业专才的步伐。
本土4A广告公司的有关人士却指出,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与外企相比国内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落后于市场前进的步伐,要提升竞争力关键在人才。
“人是广告业的核心资源,一家广告公司要是没有了人,那还有什么?”事实上,为了生存、发展,不管是国内的广告公司,还是雄心勃勃的外资企业,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招募人才,希望在人才资源上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