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1,【美林注意事项】第7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
”可以吗?为什么?(4分)
2. 依据说明书,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
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3.【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
(4分)
4.目前国内很多药物都缺乏儿童剂型,药物说明书大都写成“儿童酌减”,相比于本说明书中的【美林用法用量】,你觉得“儿童酌减”存在什么问题?(4分)
从这个材料实例中,我们可以厘清以下两点认识:
1.为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随着时代发展,阅读能力已经不再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娱乐等等。
这要求阅读不再是单独的课堂行为,必须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在不同的阅读情境中,学生阅读的目的不同:在学校,学生为学习知识而阅读,在生活或工作中,为获得信息而阅读。
上例中,“美林药物说明书”的文本属于多重文本(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相结合),以图为主,再加上文字。
这样的阅读材料和我们教材中的选文阅读材料是完全不同的,最主要表现在阅读取向上,为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对书面语言或图表的理解和反应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主要的任务要求:
一是寻找信息。
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这些信息往往处于图表中,或隐藏在某些数据里;二是解释原因。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文本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
三是思考文本的内容。
要求阅读者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联系,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即怎样去证明、维护自己的观点。
因此,它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能有效控制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反应,并通过运用已有相关知识,使知识能以连贯的方式组织起来。
在我们小学阶段,面对当前的文选型教材,以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主,我们如何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呢?依据课程标准中所提的目标和建议,提出以下一些尝试性建议:
1.用好教材中的插图。
我们的课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
也可以在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再“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等。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插图:
这幅图中,可以让学生猜想故事的主人公,并想象故事内容,从图中的可知的信息,让学生想象描述故事的内容。
2.关注课外的广告图标。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常常指导学生关注并
搜集,安排课堂时阅读并讨论
3.整合学科图表材料。
语文是其它各学科的基础,恰好其它学科中,如科学、数学,也会遇到图表,适当地引进它学科中图表材料,教学中,可适当选取这些图表来让学生阅读,重点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当然不是依图解题,而是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作为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非连续文本阅读,原来关注不够,现在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了,它为我们阅读教学打开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