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一般有年 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 划和课时训练计划等。
(一) 年度训练计划
(二) 阶段训练计划
(三) 周训练计划
(四) 课时训练计划
(100m跑)周训练计划
课 次 1 2 3 星 期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星 期 日 训练内容 早上:6:00—6:40 下午:4:30--600 一般活动:10min走、 改进起跑技术:起跑15、 跑练习,反应性练习, 30m跑等,速度耐力: 纵跳摸高、五级跳 1500m跑,力量:杠铃。 1500m跑,力量:杠铃, 腹、背力量,五级跳, 柔韧性练习 一般性练习,跑的专门 改进疾跑技术:起跑30、 性练习,柔韧性练习 60m跑等,速度耐力: 120、150m跑,力量: 前后抛接实心球等 反应练习,跳台阶,下 肢力量,腹、背力量 组织教法与要求 运动负荷
首先是要抓好基本技术训练 其次,技术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帮助 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形成 正确的动作定型。 第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应将基本 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并贯穿于 全过程,使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相 得益彰。 第四,除了要求学生运动员按统一的 技术规格训练外,还应考虑到个人特点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 试点学校的学校运动队,往往是师资与物质较为 有保障,工作有序、训练系统。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一、运动队的组建
(一)确定训练项目
(二)参训运动员的选拔
最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是:
1.身体形态 2.生理机能 3.身体素质
还要考虑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质 发展的敏感期、心理素质、家庭、社会等。 此外,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思想品质表 现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 是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基础训练的 一种组织形式。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培养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
(一)身体训练水平的评价
身体训练水平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身体形态、 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方面。
(二)技、战术训练水平的评价
运动员处在类似比赛的环境下进行,以保证技 战术训练水平的充分展示,为评价提供可靠、有效 的依据。
评价学生运动员的技术,可用具体数 据来表示 和定性描述
首先确定技术评价的内容
第二步选择与设计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二)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 术的训练过程。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 因素。技术又是形成战术的基础,全面和熟 练的运动技术可以增加战术的数量和提高战 术的质量。 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 训练。 掌握基本运动技术结构的初级阶段,进 一步加工运动技术的中级阶段和实现运动技 术自动化运用的高级阶段。
1.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 2.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
3.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学校运动队
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课余 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学校运动队 的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提高运动水平,代表本 校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学校运动队分为爱好组 和提高组,使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层层衔接,保证 后备力量的源源不断。
第三步将运动员各种技术测试所得分数相加, 获得一个总分,再根据总分作出评价。
对战术训练水平的评价,根据战术训 练的要求,对战例进行评定,对运动员战 术意识与战术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评价。
(三)运动成绩的评价
主要参照参加各类比赛所获得的运动成 绩;并参照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平时体育训 练的态度、努力程度以及运动队的实际情况 等,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
7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属于基础训练阶段,是为参 训学生将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奠定身体和技、战术 基础。
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最主
要的内容。
(一)身体训练
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 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 力,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
重复训练法,发展素 量:中 质、改进起跑技术, 强度:中 素质练习集体进行
重复训练法,循环训 量:大 练法,高质量完成素 强度:中 质训练任务
4
5
6
1500m跑,柔韧练习, 改进疾跑技术:起跑30、 变换训练,改进疾跑 量:大 上肢、腹、背力量练习 50m跑,球类运动,素质 技术 强度:中 练习: 120、150m跑, 小 15 min走练习,柔韧练 习,力量练习 休息 休息
(五)品德与作风训练
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常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重复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等。 (一)重复训练法
(二)变换训练法
(三)循环训练法
(四)竞赛训练法
五、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质量 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 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课余体育训练科学化的前提。
二、指导教师的配备
三、规章制度的建立
1.训练制度 2.奖惩制度 3.比赛制度 4.教练员责任制 5.学习检查制度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订
训练计划是指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 理论设计,是保证体育训练顺利进行和提高 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 课余体育训练计划要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和 特点出发,并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 力、生理和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 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训练周期,确定明确的训 练目标。
(四)运动员输送率的评价
学生运动员输送率也是评价学校课余体 育训练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 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 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 程。培养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心理稳定性。
(四)战术训练
战术可分为一般战术和专项战术,学校课余 体育训练以一般战术训练为主,旨在适应一般性 比赛的规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