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收

吸收

第三章 吸 收
三、填空题
1、总压为100kPa ,ϕ=0.6的湿空气,温度<100℃,现将它等温压缩至200kPa ,此时气体的 ϕ= 。

2、相平衡常数为1,气膜吸收系数为)/(10124s m koml k y ⋅⨯=-,液膜吸收系数x k 的值为y k 的
100倍,判断这一吸收过程为 (气膜控制、液膜控制)。

该气体为 (易溶气体、难溶气体),气相总吸收系数=Y K )/(2s m koml ⋅。

3、已知SO 2水溶液在温度t 1、、t 2、、t 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 1=0.0035atm 、E 2=0.011atm 、E 3=0.00652atm 则温度t 1、、t 2、、t 3 的大小关系为 。

4、吸收、解析操作时,低温对 有利,低压对 有利,高温对 有利,高压对 有利。

5、亨利定律有 种表达方式,在总压P< 5 atm 下,若P 增大,则m ,E ,H ;若温度降低,则m ,E ,H ;(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6、漂流因子的数值=1,表示 ,已知分子扩散时,通过某一考察面PQ 有四股物流:N A 、J A 、N B 和N M 。

试用<、=、>表示:
等分子反向扩散时:J A N A N N M 0;
A 组分单向扩散时:N M N N A J A 0。

7、若1/K y a=1/k y a+m/k x a ,当气相阻力控制时;K y a ≈ ;当液相阻力控制时,K y a ≈ ;
8、N OG =(y 1-y 2)/Δy m 的适用条件是 ,用数值积分法求N OG 时,平衡关系是 。

9、最小液气比(L/G )min 对 (设计型、操作型)是有意义的。

如实际操作时,L/G<(L/G )min ,则产生的结果是 。

10、设计时用纯水逆流吸收有害气体,平衡关系为y e =2x ,入塔y 1=0.1,L/V=3,则出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 ;若采用L/V=1.5,则出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 。

11、用纯溶剂吸收,已知L/V=m ,回收率η=0.9,则N OG = 。

12、操作中逆流吸收塔,x 2=0,今y 1上升,而其它入塔条件不变,则y 2 ,η 。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13、已知q=1.1,则加料使提馏段增加的饱和液体量与总加料的比是 。

14、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传质方向 ,ϕ<1空气中的水气分压与水表面的饱
和蒸气压相同,传热方向 。

四、简答题
1、吸收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易溶气体与难溶气体E 、H 、m 的大小。

3、温度和压力对吸收操作和解吸操作的影响有何不同?
4、吸收剂进入吸收塔前经换热器冷却与直接进入吸收塔两种情况,吸收效果有什么区别?
5、单纯靠分子扩散的传质速率与有总体流动的传质速率有何区别?
6、什么是漂流因子?漂流因子与哪些因素有关?它的大小对传质速率有何影响?
7、比较温度、压力对亨利系数、溶解度常数及相平衡常数的影响?
8、现有一密闭容器,装有溶质A的低浓度水溶液,若溶液温度升高,E、H、m如何变化?若向容器中注入惰性气体,则E、H、m如何变化?若向容器注入溶质A,则E、H、m如何变化?
9、双膜理论的要点是什么?该理论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10、在相际传质过程中,若溶质A在两相的组成相等,A在两相间的传递就没有了吗?
11、什么是气膜控制过程?气膜控制的特点是什么?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CO2的低浓度系统是属于什么控制过程?提高其吸收速率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12、在逆流吸收塔内,因故使操作液气比小于最小液气比,结果会怎样?
13、在同一吸收塔内,当操作条件相同时,逆流操作与并流操作有何不同?
14、气相总传质单元数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它反映了吸收设备什么性能?
15、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它反映了吸收设备什么性能?
16、低浓度易溶气体混合物与吸收剂逆流接触,若吸收塔的操作条件、气体流量均不变,入塔气体
组成增加,问出塔气体组成、出塔液体组成如何变化?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如何变化?
17、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A,操作中发现液体量偏小,致使填料未全部润湿,但加大液
体量受解吸塔的限制,你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措施可保证原溶质的吸收率?
出口气体中氨的浓度如何变化?出口液体中氨的浓度如何变化?
18、在一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低浓度的氨,当其它操作条件不变,仅清水量增加,
19、用填料吸收塔处理低浓度的混合气体,当其它操作条件不变,提高吸收塔的操作压力,出塔气体及出塔液体浓度如何变化?当其它操作条件不变,降低吸收剂温度,出塔气体及出塔液体浓度又如何变化?
20、某一逆流吸收塔,为提高溶质A的吸收率,可采取哪些措施?
21、解吸的目的是什么?解吸有哪些方法?各种解吸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变化?
22、低浓度逆流解吸塔中,若入塔液体组成增加,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出塔气体、出塔液体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