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岳麓版复习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岳麓版复习
A、正确
B、错误
1868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A、正确
B、错误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未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仍然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
A、正确
B、错误
战后美国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其在军事上的表现是成立了“华约”组织。
——《大国崛起》
材料二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图片反映了哪一主题?从组织领导方面看,哪一事件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转折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句话中有着怎样不同的历史理解?
材料中“类似的总战略”指哪种方式?这一战略实施的标志是什么?请你就这一事件作出评判。
【答案】:无
【解析】:
“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明治维新②美国南北战争③俄国1861年改革④中国的戊戌变法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分析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废除农奴制
B、废藩置县
C、发展资本主义
D、无偿分配土地给农民
【答案】:
【解析】:
有关明治维新后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确
B、错误
【答案】:无
【解析】: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英国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扩大有哪些典型事件?
【答案】:无
【解析】: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1861年,亚历山大大帝废除了俄国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A、正确
B、错误
1868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维新变法
D、农奴制改革
【答案】:
【解析】:
19世纪中后期,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成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 )
A、实施大化改革
B、发动“光荣革命”
C、实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
D、实行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而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 )
A、正确
B、错误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未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仍然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
A、正确
B、错误
战后美国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其在军事上的表现是成立了“华约”组织。
A、正确
B、错误
1861年,亚历山大大帝废除了俄国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材料四: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一一《大国崛起》
材料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
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的历史贡献。
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事件?这件事件中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
【答案】:
【解析】:
问答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的基础上展开了。……“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工业革命之后,资产阶级越来越不满自身的地位和旧制度对发展资本主义所构成的阻碍,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统治;在尚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和改革来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得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强化和扩展。材料三: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同时,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当然,面对这种疯狂的殖民,广大的殖民地人民也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
【答案】:
【解析】:
革命或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19世纪60年代,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东西方一些国家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潮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863年1月1日起,在任何蓄有奴隶的州或其特定区域里面,其人民将视为背叛联邦,而一切被据为奴隶的人们,应当立即和永远获得自由,美国政府和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和维持这些人的自由,并将不作任何处置制止这些人或人们为了他们真实自由所作的任何努力。(1)材料一出自美国哪一个文献?(1分)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材料二: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三:法令规定,地主必须分给农民永久使用的宅园地和耕种份地。份地的大小由地主决定。在地主同意的前提下,农民可以赎买这些土地。但在契约签订前,农民必须承担劳役和缴纳代役租。——中华书局九年级上(2)材料二所叙述的情况与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法令针对土地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维护了谁的利益?材料四:……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4)材料四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实现材料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5)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美、俄、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从材料一可见,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举出符合这一论断的史实二。
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后,美国的资产阶级强化自身统治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在尚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和改革来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得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强化和扩展。”写出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事件两例。
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试举两例说明。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不能”签字的原因。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
【答案】:
【解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技术
C、实行义务教育
D、向欧美学习
【答案】:
【解析】:
美国舰队最早闯入日本港口是在( )
A、1853年
B、1854年
C、1855年
D、18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
【答案】:
【解析】:
晚清学者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写道:“玉墙旧国纪维新,万法随风倏转轮。杼轴虽空衣服粲,东人赢得似西人。”诗中描述的引起日本社会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一一《论美国内战中的林肯》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分析下图: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阅读材料:立足亚洲看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亚洲之幸也是亚洲之不幸,是(亚洲)黄色人种的骄傲也是灾难。
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分析材料: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2课日本明治维新岳麓版复习特训五十六
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
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科举取士
【答案】:
【解析】:
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