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昆明
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5.干、湿季分明
Hale Waihona Puke 旅游资源 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古迹、绚丽的民族风情,使昆明跻身为全 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首批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全市有各级政府保护文物200多项,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 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还有世界园 艺博览园和云南民族村等100多处重点风景名胜。10多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形 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东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 体的旅游体系,旅游业继续呈增长态势。
世博园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简称世 博园)是 '99昆明世界园艺博 览会会址,园区整体规划依山 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 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 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 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 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 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 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 观园。 园区包括五大场馆: 国际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 科技馆和大温室;七大专题展 园:树木园、竹园、盆景园、 药草园、茶园、蔬菜瓜果园和 会后新建的名花艺石园;三大 室外展区:国际室外展区、中 国室外展区和企业室外展区。 共培育移栽了各种类植物 2,551种,200多万株(丛),其 中珍稀濒危植物112种,创历 届A1级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最好 水平。同时还创下了占地面积、 建设速度、展示植物种类、园 林精品、连体温室 、竹类植物 种类、柏科植物移栽、断崖塑 石等8项“世界吉尼斯之最”。
名 称 由 来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 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 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 代民族的族称。“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 “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 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 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 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 记· 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 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 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 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 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 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 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 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 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 昆明之故。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 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 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 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 居于滇池周围。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 在鄯阐设 “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 延续至今。 “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 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
欢迎您到春城来
宜人的气候
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 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 时月平均气温3℃左右。 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0.4℃,最低-7.8℃。 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 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 由此得来。 昆明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一天之中有 四季,有遇雨变成冬之说,在冬、春两季,日温差 可达12~20℃。 特点 : 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 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 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 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秋季降温快, 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 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故秋 旱较少见;
滇池
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 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 暑的胜地。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 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 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 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 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 六大内陆淡水湖。
石
林
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路南县境内, 距昆明市100公里,景区由大、小石 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 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 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 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 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被 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所谓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 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 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 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 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 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 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 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因南斯 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 名)。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 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都有分 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 当首屈一指。1966年,中国第2次喀 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 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 岩溶地貌。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 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 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 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 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