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结构
失误二:
不 正
(1)起支撑作用的竖画不正
如“事”字全靠中间的竖钩支撑着,把它 写歪了,整个字就不正。 再如“门”字,起支撑作用的两边的竖画可 以有努势的变化,但不能写歪了,歪了字就不 正。 纠正方法:
注意把起支撑作用的竖画写直。 如“事”字的竖钩,一定要直立,即基本垂直 于水平线。即使笔画态势有变化,力量要在垂直线上。 如“门”字两边的竖画是直立的,努势是指中间 部分可以都往外鼓或都往里凹。但是它的两头还应该 保持在一直线上。
重心平稳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三:
不稳
有时候横竖都写正了但仍有 重心不平稳的现象 “与” 和“门” 字横直都 不歪,但下面两条腿一长一短, 显得很不稳定。 纠正方法:
书写时注意重心笔划的对称和支撑点 在同一视觉水平线上。 “ 與 ”字的两点和“门”字的两坚均起到 支撑整个字的作用,要使它们大致在一个视觉 平面上。
重心平稳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四: 平 板 “平板”指横平竖直但无态势变
化。 第二个“正”字,写得模平竖直, 绝对平稳,但笔画僵硬,没有一点起 伏、向背及粗细的变化,呆头呆脑, 缺少生机。 纠正方法: 书写时注意笔划的态势变化。 横有上仰下俯的变化 , 两头粗,中间略细; 竖划中竖直立,但上下粗细不同; 左边的短竖的起笔处有些弯,呈仰拱之势,主次分明。 注意了变化,就能克服平板之病。
主笔突出:主笔的失误及其纠正方法
一种是强调了次笔的提按动作,使次笔的笔画过重、过粗、 过长,使本已书写正确的主笔未能达到突出的地位。 另一种是,将次主笔强调过头,喧宾夺主,全字的核心主笔得 不到突出。 突出主笔本是好事,但一个字内主笔不一定是一个笔画,常常 是几个主笔并存,是“集体领导”。尤其是笔画较多的字,往往是 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各独体字自身有主笔,组合 到一起后的整体字还要有主笔。群龙以谁为首见?通常是以承担全 字重心的笔画、或是众画所向的传神之笔为全字的核心主笔。如果 发现不了核心主笔,同等强调次主笔,整个字使散了神。
布白均匀与重心平稳的失误比较
失误比较 失误1 失误2 失误3 失误4 失误5 失误6 布白均匀 间隔不当 疏密不匀 比例不当 左右不称 重心平稳 支点有误 竖划不正 横划过斜 左右不称 不 平 稳 板
返回
收放相顾、穿插避就、彼此相依
就 让 原 理
收放相顾、穿插避就、彼此相依
就 让 原 理
就让原理
笔 划 协 调 平 稳 , 不 失 重 心
协 稳 原 理
笔 划 协 调 平 稳 , 不 失 重 心
协 稳 原 理
协稳原理
卜字要写正 土字要写正不 不要偏,与 要偏,与下截 上截的中间 左边的竖画要 相对。如: 对正。如:者、 是、足、走 老、考 笔划协调平稳,不失重心
协稳原理
笔划协调平稳,不失重心
字的重心一般落在 上点、撇捺(撇点)交叉点、中 竖和字底之勾。如:之文女予乃母
重心平稳的要求
二、平 稳 平稳,是指字中起到支撑作用的笔画与该字的重力 线相吻合,符合力学平衡的原理。 上面谈到的字两边的竖画固然重要,但竖画也并不 是非直不可。如额体“中”字,两边的短竖都是斜 的,但很平稳。因为“中”字起支撑作用的是中竖 而不是两边的短竖,如果将短竖也写正了,反显得 呆板。但中竖不能歪,若写歪了必倒无疑,因此凡 是有中竖的字,中竖不能歪。此外,中竖的位置也 十分重要,要在字的重心支撑点上。 如颜体“率”字,多么像杂技演员额头上顶着的一 根棍子,棍子上架着几层酒杯,看似危险,实则对 称均衡,千钧之力落于一点。
协稳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
承上之“人” 字,应恰在正 中。
天、父、外、 文
有竖笔贯中的 字,中竖应正 直不歪。 如:甲、平、 干、午
返回
协稳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的要求
一、端 正 中国汉字造型虽各不相同,但有点像建筑物似的,一座座都 要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地屹立起来,要求端正平稳。 如颜体 “ 國 ”(国)字、柳体“ 闡 ”(阐)字,方方正正。
就让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主笔突出
一、横竖画作主笔
横竖均可作主笔。 横划作主笔时,比一般横划长,能起到重心平稳的作 用。如颜体“下”字的上横、“十”字的
中横、“直”字的下横都是主笔。古人将 上、中、下横画作主笔的分别称为“天 覆”、“中腰”、“地载”。其作用,就 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要手持平衡杆一样, 比徒手要平稳得多。 主笔横划除了起笔、收笔均须强调外,还要 有粗细及弧度的变化,而次笔则直来直往,毫不显 眼。如“直”字,若将次笔横画也像主笔一样强 调,“且”中有限三横挤在一起已喘不过气来,再争 做主笔,每划尾部都加以强调,势必布白不匀。
布白均匀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三: 疏密不匀 凡有偏旁部首的字,不 可左右强求等分,不然会出 现布白疏密不匀。
如图 的“繪”(绘)字左边笔画少,右边笔画多, 若左右一样大小,就疏密不匀。
纠正方法
偏旁部首千变万化,一般情况下偏旁在左 的字左紧右松。如“鞠”字,左边写紧一些、小一 些、往上靠一些,左右分量就匀称了。
重心平稳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二:
不 正
(2)横划过斜 横划过斜指横画自右往左上提高幅度过大。 如“正”字,虽然起支撑作用的中竖是直 立的,但横划的斜度过大,重心失衡,产 生不正的感觉。 纠正方法: 横有斜度,但一般与水平面之间不超过 5 度 夹角,使横的起笔与收笔的下部保持在水平线上。 检查一下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执笔是否 正确,双姿不正确,很容易将横写歪,竖画也不容 易写正。这一点是不容忽略的。
就让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主笔突出
二、撇捺作主笔 除了横竖能作主笔外,撇捺也能当主笔。 如颜体的“夫、史”两字的撇捺都 起到支撑的作用,由于它们的支点分开 且力量均衡,故十分平稳。 又如,柳体“金”字的撇捺像屋顶一样起着覆盖的 作用,要大些,粗重些,否则,“风一刮就跑了”。
再如,柳体“途‘牢的横捺,很像一条船的载重作用,所以 很粗重已平稳。途字上有“余”字,独体“余”字的撇捺 是主笔,此处变成了撇与长点的次笔,将主角让给了下面 的横捺。如果上面的“余”字捺不让作次笔,上下两个捺, 就违背了“雁不双飞”的原则。 “雁不双飞”是隶书的 书写原则,隶书的波挑很美,但每个字只能有一个波挑。 楷书延续了隶书的这一特点,古人称其为“回互留 放”。一个字的所有笔画都要相互管领,相互依附,服 从全局,凝聚在一起,这就叫“八面拱心”。
就让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主笔突出
一个字的主笔可能不止一个,竖划也能作主笔。如 “下、十、直”三字,除了横画是主笔外,竖划也是主笔, 起到支撑的作用。
故古人有“字之立体在竖划”之说。如,颜 体“册”字,是个异体字,起支撑作用的中竖以 及边上两竖较粗,都是主笔。中间的两短竖细。 这种主次分明的结构,也符合建筑原理,柱子和 外墙厚重,内中的隔墙较薄败涂地些,既牢固又 合理。 柳体的“佛”字也有多个竖画,长短粗细不 同,主次分明,各司其职。
重心平稳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一: 支点有误 字的支撑点不在重心点上。
“母”字,横折竖钩是全字的支 撑点,现在这两个字的支撑点都不 在这个字重心的垂直点上。
纠正方法:
把字的支撑点找准后,重心笔划要写 到支撑点上。遇到横折竖钩作重心时, 一定要注意竖钩的位置,钩出之处应 该在字的重心支撑点上。
重心平稳的失误与纠正
重心平稳的要求
三、变 化 方正平稳固然是楷书结构的重要原则之一, 但是在追求平稳的同时,还要注意笔势的变化,因为 一味的平稳就会显得刻板。如“土”字写得模平竖直 就死了。柳公权却把“土”写得雄赳赳气昂昂,极富 生气,其上横是仰势,下横是俯势且呈拱型。其竖画 虽然有努势,但其首足还是垂直于底线并处于横画的 正中心,这样既有态势的变化,又很平稳。可见,平 稳的字不是机械地求平,还要通过笔势的变化来求生 机、出精神。 “ 業 ”(业)字,左右对称,中间起支撑作 用的竖钩,是对称中轴线,如绝对平分、左右完全一 致就会呆板僵死。颜真卿在写此字时采取了稳中求变 的措施,四个横画均取斜势,中间竖钩略带努势,但 钩的支点仍在重心点上,稳中有变。
布白均匀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四: 比例不当
上下结构的字,并非上下两部 分一分为二。比例在通常情况下, 上紧下松,如果平均对分或颠倒处 理,就是比例不当,头重脚轻。
如图 的“賈”(贾)字,重心不稳。
纠正方法
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上 部分适当紧密些,下部分“高挑”些。如“贾'字 的“西”写得扁一些,犹如人的头部,比例得当; 返回 “贝”写得稍长些,显得挺拔有力。
如图中的“事”字共有六横, 此六横的间隔应该大致相同,布白 就均匀,现“口”部太大,形成明 显的不匀。
纠正方法
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画之间的间隔距离。布白 均匀得当,长短适宜。
布白均匀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二: 左右不称 “左右不称”指由中竖将字分割 为左右互为对称的字,因中竖位 置不当,造成左右不称。
如图的第二个“事”字六横间隔写得很匀称,但中 间的竖钩写得过于偏左,左右两边不对称,布白不 匀。 纠正方法 写此类字的中竖时,落笔位置不可或左或右, 要写在正中,使其左右对称,布白匀称。
〓
■
知识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1、结字原理与汉字结构的关系 2、汉字的结构形式 3、结字原理与间架结构的要求 知识重点 1、间架结构的失误与纠正 2、结构形式的要求 知识难点 汉字的结字原理
汉字的结构
匀称原理 协稳原理
布白均匀 重心平稳
结字原理
就让原理
结构
独体结构
突出主笔 左右揖让 上覆下承
结构 理论
2、协稳原理:笔划或各组成单位之 间要协调平稳,整个字不失重心。
3、就让原理:笔划或各部分之间要 收放相顾、穿插避就、彼此相依。
间 隙 疏 密 匀 称 适 度
匀 称 原 理
匀称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
间隙疏密匀称适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