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痈护理常规

肠痈护理常规

肠痈护理常规
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所致。

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伴有脘腹胀闷、恶心、嗳气、纳呆、大便正常或秘结、小便黄。

病位在肠。

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2.饮食、活动和生命体征等改变。

3. 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

4.辨证气滞血瘀证、瘀滞化热证、热毒炽盛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

(3)急性期禁食,禁食期间应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4)禁用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禁灌肠。

(5)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

2.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多次温服。

(2)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3. 饮食护理
(1)瘀滞化热者,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2)热毒炽盛,频繁呕吐者,暂禁饮食。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4)患者术后禁食,并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待排气后逐步恢复饮食,禁食辛辣海鲜及易引起腹胀的食品。

4.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5.临症施护
(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止痛。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若病情变化如:腹痛加重、高热及腹膜刺激,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做好手术准备。

(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6.并发症处理
(1)腹腔脓肿
1)采取适当的体位: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坐卧位。

2)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确保有效引流。

3)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抗菌药以控制感染、促进脓肿局限和吸收。

4)加强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

(2)切口感染
1)切口的护理:配合医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

刀口用马黄酊湿敷换药,同时配合TDP神灯照射。

2)饮食宜高蛋白营养饮食。

3)合理应用抗菌药。

(三)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证
(1)饮食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如米粥、莲子粥等,忌辛辣、油腻之品。

也可食山药粥、大枣粥等健脾润燥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2)腹痛时可针刺足三里、阑尾、天枢等穴;伴恶心、呕吐配内关、中脘;腹胀
配大肠俞,留针半小时;耳穴压豆取神门、交感、大肠穴。

2.淤滞化热证
(1)患者宜卧床休息。

(2)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鼓励患者多饮水,也可给予西瓜汁、橘汁、苹果汁饮用。

腹胀恶心者少食多餐,忌辛辣之品。

(3)发热时可针刺大椎、曲池等穴泄热。

(4)右下腹外敷大黄、芒硝。

取大黄、芒硝各30g与醋调成糊状,敷于疼痛部位,1日1次。

3.热毒炽盛证
(1)密切观察T、P、R、BP、舌象、脉象、二便及腹部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呕吐频繁者应禁食,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补充体液,防治水电解质紊乱。

腹胀严重者应予胃肠减压。

中药汤剂可由胃管注入,注入药液后夹管2小时。

(四)健康指导
1. 慎起居,畅情志,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阑尾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避免肠粘连的发生。

3. 出院后三个月内注意休息,避免提重物,防止发生切口疝。

4.阑尾炎周围脓肿者,出院时应告知患者3个月后再次住院行阑尾切除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