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情境1—学习任务1: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检修课件

学习情境1—学习任务1: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检修课件

• 电控柴油机的突出特点是借助ECU的功能实现更为复杂的 控制规律,其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 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 喷油量、供油正时控制精度高、控制自由度大、控制功能 齐全,因而能实现整个运行范围内参数优化,从而提高发 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精度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
PPT学习交流
8
传统机械式喷油系统如图所 示,一般由下列部分组成: 1)喷油器; 2)喷油泵总成:喷油泵、调 试器、提前器、输油泵; 3)辅助部分:燃油箱、低压 油管、柴油滤清器、高压油 管和回油管。
其工作过程是:发动机曲轴通过齿轮带动喷油泵的凸轮轴转动, 由输油泵把燃油从油箱送到输油泵,形成低压的燃油再经过燃油 滤清器,一部分供给高压的喷油泵,另一部分回到油箱。进入喷 油泵的燃油再燃油泵内形成高压的燃油,功过高压油管,到达喷 油器,当压力超过喷油器的开启压力时,喷油器开启,进行喷油。 在喷油泵和喷油嘴有卸荷阀,多余的燃油回到燃油箱。
• 世界范围内总质量大于35t的汽车90%以上都采用柴油发动 机,2005年欧洲国家新生产的轿车50%以上采用了柴油发动 机。宝马汽车的柴油发动机轿车比例已达60%,而大众、奔 驰新车型也提高了柴油机的使用比例。
PPT学习交流
7
1.1、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 常规压力电控喷油系统—位置控制;
PPT学习交流
9
1.2、第喷射系统—高压电控喷油系统;
•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油泵内部柱塞套位置已 被固定,喷射过程由专门的电磁阀来完成,计算机控制的 只是电磁阀,控制方式从位置控制变成了时间控制,其控 制自由度和控制精度都是“位置控制” 所无法比拟的,但 供油压力还需用凸轮驱动,无法独立控制。
PPT学习交流
3
• 在发动机运转的过程中,ECU会一直监控系统的工作状 况,以发现可能出现的故障。若有故障出现,发动机仪表 盘上的故障指示灯发出警报,并将故障码存储;
• 若传感器输入ECU的信号超出正常范围,或在一定时间 内ECU收不到该传感器信号,或该传感器输入ECU的 信号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变化,自诊断系统均判定为故障 信号。
• 在没有反馈信号的开环控制中,执行元件如有故障,自诊 断系统只能根据ECU输出的执行信号来判断,其原理与 传感器类似。带有反馈信号的闭环控制工作时,自诊断系 统还可根据反馈信号判别故障。
• 故障信号的出现不只是与传感器或执行器本身出现故障有 关,而且还与相应的配线电路故障有关,如电路出现短路 或断路时,都会使信号超出预先设定的极限值范围,电控 单元自然认为相应系统有故障发生
PPT学习交流
4
学习任务1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检测
• 【任务描述】 •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是供油量控制的主控信号,ECU
根据该信号计算出驾驶员所需要的发动机动力,并将此信 息转换为发动机的转矩数值。 •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主要检测项目如下:开关电路检测、 供电电压检测、传感器电阻检测、信号电压检测等。
PPT学习交流
6
• 柴油机电控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是在解决 能源危机和排放污染两大难题的背景下,在飞速发展的电 子控制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在柴油机的电子控制系统中,最早研究并实现产业化的是 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位 置控制、时间控制、时间-压力控制(高压共轨系统)
PPT学习交流
5
相关理论知识
• 1、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 1897年Rudolf Diesel发明第一台柴油机;
• 20世纪20年代中期,机械喷油系统取代蓄压式供油系统, 使柴油机在车辆上的应用成为可能,以德国Bosch公司为代 表;
• 20世纪50年代,废气涡轮增压技术,使功率大大提高;
• 20世纪80年代,微机控制,逐步形成现代汽车柴油机电控 系统。
PPT学习交流
11
高压共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 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
供油泵从油箱将燃油泵入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由发动机驱 动的高压油泵将燃油增压后送入共轨腔内,再由电磁阀控 制各缸喷油器在相应时刻喷油。
PPT学习交流
12
2、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特点
• 发动机抖动常见的原因有喷油器和喷油泵故障,喷油器和 喷油泵不能正常工作还能导致动力损失、发动机过热、尾 气冒黑烟、燃油消耗高等。
• 根据故障原因分析,完成此情境学习需以下七个学习任务: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检测、针阀升程传感器检测、油量控 制滑套位置传感器检测、燃油温度传感器检测、进气歧管 翻板总成检修、喷油器检修及喷油泵检修等。
PPT学习交流
10
1.3、第三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 第三代系统是将喷油量与喷油时间控制融为一体,使燃油 的升压机构独立,即燃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负荷无关, 具有可以独立控制的蓄压器—共轨。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 系统中高压的产生和喷油控制是分别独立进行;
• 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以电控共轨 (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油系统为特征,直 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 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学习情境1 电控分配泵系统检测与修复
学习任务1: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检修
PPT学习交流
1
学习目标
• • • •
工作计划; •
环境; •
PPT学习交流
2
情景导入
• 一客户打电话说其所驾驶的捷达柴油轿车仪表盘故障指示 灯闪烁,且发动机有抖动现象。
• 针对出现的故障现象,技术员对该轿车发动机传感器及相 关控制电路进行了测试,又检查了喷油泵和喷油器。
• 保留了传统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只是取消了机 械控制部件(调速器等),在原有的喷油泵基础上,增加传感 器、电控单元、电子调速器或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的控 制系统,使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得以提高。
• 优点:结构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机
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系统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度小、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