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8
朱永新千字文xx0316(周二) 中国大学网:李晓燕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8 第九章德育论本章教学内容分为:第一节道德、品德与教育第二节国外德育思想流派第三节德育目标第四节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第五节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第六节德育的过程第一节道德、品德与教育一、道德与德育二、品德与德育三、教育与德育第二节国外德育思想流派一、原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一)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1、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
2、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1、关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2、关于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
3、关于自我道德教育。
二、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思想与流派(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柯尔伯格(美国) 1、提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认知发展具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2、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两种基本德育实践模式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新柏拉图德育模式(二)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代表人物:麦克菲尔(英国)道德情感教育模式(三)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思想代表人物:班杜拉等。
观摩学习榜样示范强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四)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代表人物:哈斯、哈明、西蒙等。
在价值冲突的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道德相对主义,有实用性、操作性、现实性、有效性。
第三节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概述 1、含
义: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由国家制定,依据社会的道德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和教育价值观制约。
特点: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社会性、层次性。
2、我国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我国中小学德育总目标。
阶段具体目标。
二、德育目标的层次与序列德育目标的层次与序列的涵义。
1、不同层次的学校德育目标要求层次有高低。
2、目标内部也有层次之分三、坚持“全面发展”方针,建立新德育目标体系,以“三个面向”为指引,促进德育目标新发展(1)实现了从超阶段到符合时代要求的转变;(2)实现了从一律化要求向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分层次目标转变;(3)实现了从成人化倾向到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目标转变;(4)实现了从过分偏政治要求向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并重的目标转变。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
第四节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一、我国学校德育的总体任务三、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特点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第五节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德育的途径(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1.模仿学科教学的道德课 2.道德课的优点和问题(二)间接的道德教育 1.学科教学与德育 2.教育原则与德育 3.教育方法与德育 4.活动与德育5.品德评价与德育 6.教育管理模式与德育二、德育方法(一)概念(二)分类(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第六节德育的过程一、德育过程概述(一)德育过程概念即思想品德教
育过程,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活动和交往中、在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的。
它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社会思想、社会道德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信念;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信念外化为思想、感情、行为。
这是思想道德内化和个体化过程的统一。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活动、德育的内容与方法等基本要素。
矛盾:德育目标要求即教育者所提出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①学校德育影响与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②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状况的矛盾(主要矛盾)③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三)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1.现代德育过程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过程 2.现代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作为主体思想品德完整发展过程 3.现代德育过程是师生德性共进的过程 4.现代德育过程是对环境开放的过程二、德育过程的组织(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本章小结: 学校是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德育即道德教育。
要澄清什么是德育,首先需要考察什么是道德、教育与道德究竟有什么关系;其次对西方主要的德育理论
主张及西方新近出现的道德教育理论进行了阐释与说明;再次分析了学校进行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德育过程的相关特点和规律,并阐述了如何组织实施德育。
本章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德育的? 2.何谓道德、品德?其与德育的关系如何? 3.德育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4.德育有哪些途径?如何将有效的德育方法落实于德育过程? 5.以事实说明和分析,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
教育各自的利弊。
6.根据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和体谅模式的相关理论考察学校的德育现状。
本章教学拓展 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袁桂林:《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魏超贤:《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xx年版。
5、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xx年版。
6、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7、苏霍姆林斯著:《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十章教育评价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评价的定义及分类。
2、知道评价的基本类型。
3、体会教育评价的现实意义。
4、知道教育评价的主要模式,会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 1、理解教育评价的含义。
2、能联系实际体会教育评价的意义。
3、知道教育评价按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章教学难点解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区别。
能对教育评价主要模式进行简单评价。
本章教学方法本章教学内容导课:思考什么是教育评价。
联系实际谈谈教育评价
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对教育评价的要求有哪些?第一节教育评价概述一、教育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分类三、教育
评价的功能第二节教育评价模式一、什么是教育评价模式二、国外主要的教育评价模式三、我国的教育评价模式本章小结本章学
习的重点是联系实际分析教育评价中的难点问题。
本章思考题 1、
比较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几种代表性教育模式的看法。
本章教学拓展 1、罗黎辉,高翔:《教育
测量与评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黄光扬主编:《教
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综合教程》,福建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xx年版第十一章学校管理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学校管理的定义和功能。
2、知道学校管理的过程。
3、理解学校不同管理方法的含义 4、能联系案例分析学校管理艺术 5、能对当前学校管理的热点问题进行简
单评价 6、本章教学重点 1、理解学校不同管理方法的含义 3、能联系案例分析学校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3、能对当前学校管理的热点问题进行简单评价本章教学难点 1、能联系案例分析学校管理的方法
和艺术 2、能对当前学校管理的热点问题进行简单评价本章教学方
法本章教学内容导课:思考学校管理案例第一节学校管理概述一、学校管理的定义二学校管理的功能三、学校管理的过程第二
节现代中小学常用的管理方法和艺术一、管理方法二、行政的方
法三、法规的方法四、经济的方法五、思想教育的方法六、经验
的方法七、现代学校管理艺术(一)现代学校管理用人艺术(二)现代学校管理处事艺术(三)现代学校管理待人艺术(四)现代学校管理宣传鼓动艺术(五)现代学校管理运筹时间艺术第三节学校管理改革热点问题一、校本管理二、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三、学校发展的战略与特色本章小结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解学校管理的定义和功能;知道学校管理的过程;理解学校不同管理方法的含义;能联系案例分析学校管理艺术;能对当前学校管理的热点问题进行简单评价本章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教育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2、请自行收集学校管理的案例1-2个,并对案例中的管理作简单分析评价。
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校本管理和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
本章教学拓展 1、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第3版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杨颖秀,《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xx.1 6、范国睿,《学校管理学的理论与实务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2 7、吴岩,《学校管理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xx。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方法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2、知道教育研究的类型及使用条件。
3、知道教育研究的过程,能拟出简单研究。
本章教学重点 1、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2、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本章教学难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