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法家 思想
墨家的 主张
商鞅 韩非子
墨子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 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 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尚 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
、“资料卡片”等,并用辨证的观点从两方面
分析,归纳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五、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的发展趋向。
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 ,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 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 ,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 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 (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 化政策的转变。
是理学的开
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 了道路。
科 目:历 史 级 别:高二级
任课教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 1 课时
重点: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
2.孟子 (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
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 想的“集大成者” 。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
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
和制度化。
(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
重点: 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
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 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教学课时: 1. 5 课时
重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1.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
——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
汉武帝—— 正统。
2.分析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 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学生回顾教科书必修一: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
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让学生联系课本资源如“学习思考”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不必多讲,但要交代两点:
( 1)先声——韩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四、“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
1.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比较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头绪多而乱,容易混淆,建议用
列表的形式加以区分。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影响
周敦颐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 ,为“理”生万物的 理论提供了依据。
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
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
、“学习思考”等,让学
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
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影响
老庄
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 想;“小国寡民”社会。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 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
之学
庄子
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 了重要影响。
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 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 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 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 专制政权的工具。
汉代以后, 逐渐湮没失传。
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二、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二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 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