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最终.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最终.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索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服务地方经济以及校企合作,是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并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途径。

为该项工作能够进一步得到推动,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校企合作能够向深层次的发展,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水平,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河南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设计企业,具有“精专业、能操作、懂管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专业定位要求,为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进一步加快加强校企的专业合作,密切与设计企业的联系,加强高校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生产相结合;找准高校设计专业与设计企业的共同点和利益点,建立与企业起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发展目标,努力为河南当地经济服务。

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各级领导人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多元化的因素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国不同地域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高校加强与地方经济的联系是一项非常必要又是长期的重要教育战略和措施.对于河南来说,既是一个农业大省又是一个经济还比较落后的省,除郑州市以外各地级市县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所以更加有必要发挥出高校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高校教育应特别注意与河南的特色产业相结合,所以秉承着这个核心原则,并致力于为河南经济服务的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进程中,各国的地方经济的崛起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在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浪潮中,中国加入WTO后,为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也正以其前所未有的发挥作用。

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

科技的创新中人力资源又是必要条件。

其次,高校学生的消费是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通过高校生源的扩招和增加个人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两点是启动教育消费论的基本观点,在增加就业的同时也相应地拉动大量内需消费。

此外,带动地方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基地的支持。

高校的教育投资是助推器刺激地方经济的增长。

高等院校教育的不断提高也必然会成为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科技领军力量。

由此可见,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校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索”这一长期的研究课题,地方政府、学校都应当加以重视。

对于经济较落后的河南来说,充分发挥高校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刻不容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体内涵是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整理及再创造,对建筑提供的内部室内空间进行再创造。

专业内容广泛,涵括了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环境雕塑配置、室内设计、以及各类公共设施的设计。

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是一个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

也是与一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

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教师,应当树立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就“地方经济发展”而展开,所以围绕这一主题,我展开了“河南高校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课题调查及研究。

二、河南各高校不同专业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现状1、郑州大学在实现经济与科技的结合中,教育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十年来,郑州大学为河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前些年郑州大学和其他河南高校一样,在办学的道路上也存在问题:由于办学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了装备设施的陈旧落后;在象牙塔里长期自我封闭,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培养老化,有限的科研成果与社会经济需要严重脱节,最终导致学校办学水平及效益不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影响力非常有限。

郑州大学在顺利成为“211工程”后,结合“211工程”的重要院校地位,学院高层通过讨论和引导,形成共识:作为河南地方唯一的“211工程”综合性大学,在办学方向上一定要瞄准高新尖的科研目标,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但是,从郑州大学自身的学术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看,更应立足于为社会发展服务和地方经济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方向、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服务功能,在实施中塑造学校新形象。

(1)学科建设与河南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接轨学校所申报的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几乎都与河南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吻合”,基本涵盖了河南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

郑州大学的基础生物学的研究,在解决河南农业生产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长期以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河南盛产玉米、小麦、高粱、天然中药,但长期以来,这些自然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成地方的经济优势。

郑州大学把生物技术和生物资源结合在一起研究,就是希望“物尽其用”,使良好的生物资源在振兴地方经济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筑学在郑州大学也是举足轻重。

河南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郑州大学重点建设的建筑学就是要把建筑学、结构工程与河南的城市化进程的开发利用结合在一起,支持河南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

(2)科技与经济结合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郑州大学“211工程”“九八五”建设计划中重点建设学科:郑州周边经济区建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作物遗传物种、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所有这些学科的建设和立项,都贯穿着这样一个服务思想:社会的需要,即是郑州大学的选择。

针对河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郑州大学研制开发了28类130多种能源应用于食品、造纸、医药、纺织、石油、饲料等行业的系列产品,并率先研制出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高配比生产A级新闻纸技术利用混合木浆代替全木浆生产优级新闻纸,不仅解决新闻纸返黄问题,最重要的是降低生产成本10-15%。

由于杨木生长周期短,以杨木还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河南山区适宜杨木生长,以发展木业作为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郑州市有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污泥,其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和致病菌,最终成为二次污染源,污水厂每年花费90万元将这些污泥运到郊外进行填埋,甚至几年以后连埋的地方都难找到。

郑州大学生物技术学科的研究人员针对此难题经过数年的攻关,成功地研制出将这些污泥制造成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的生态技术,肥料不仅能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使果蔬的品质有整体的提高,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3)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对高等教育、对高校来说同样有深刻意义。

学科的运作机制、知识状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和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在实践经济中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内涵,循序渐进地向高层次发展。

这才是高校所要探寻的“服务地方——促进自身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道路。

取得成绩只属于过去,面向未来的挑战,郑州大学深知责任更重,并对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2、河南师范大学服务河南新发展,河南师范大学人深感重任在肩。

“高校必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求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必须紧紧依靠高校的智力支撑,在双向互动中实现‘双赢’。

”河南师范大学应发挥科技优势,通过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做好服务河南新发展这篇大文章。

(1) 坚持“一个结合”与服务河南紧密结合,在河南师大的“十一五”规划中,突出加强知识创新和加强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地位,此外,还突出大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功能。

“河南师范大学作为一个教师教育类学校,我们希望能够更多、更直接地为河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首先知识专业结构要继续进行深层次调整,要开设更多的河南建设发展急需的服务专业,特别是一些应用型专业,河南郑州现在经济圈建设中需要的管理型专业、应用经济型专业应侧重法律专业等。

不仅需要培养大量教育人才,还要积极地组织引导高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关注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常见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河南师大承担了河南历史强省“人文强豫”的工程,尽力发挥学校在河南人文哲学社会学科的科研优势,解决河南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

(2)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河南师大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服务河南新发展,启动基金项目。

项目将通过培训提高的教师专业素质,招募并组织优秀大学生支教,倡导国内外志愿者参与其中,有力地支持了北部山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探索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新举措,学院依托“国家级物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大教学平台,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郑州市中学物理教师实验专项培训班,为河南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教授应邀为贫困区产业开发技术培训班授课,此次培训班由郑州市扶贫办组织,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是绿茶、果丰产栽培技术。

旨在加快和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贫困地区产业上规模产量提高、贫困群众增收的目的。

(4) 学校党委中心组组织的“服务河南新发展”专题理论学习会上,对高校在服务河南新发展中的定位与认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条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能;高校的发展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辅助。

三、高校服务地方网上调查总结及数据分析通过对河南省两所最具代表性的大学分析,郑州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的教育都已经将学科集中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

各高校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强针对性实践教育,旨在服务社会及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

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为围绕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捋顺思路。

地方高校不仅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同时也承担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任务,这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努力做好的工作,也是地方政府检验地方高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考量的指标。

高校采取必要的全方位服务的策略及措施,把高校拥有的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不断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优势。

可从提高科技服务地方贡献率、提高人才服务地方贡献率、提高智力服务地方贡献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高校服务地方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1、大学生为服务社会必备的三种素质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0%专业知识和技能:25%团结合作精神:10%高尚的道德情操:10%无私的服务奉献精神:5%2、对学生所学专业与服务地方经济是否相关的问题统计结果密切关系:34%有关系:63%没有任何关系:3%3、高校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情况调查数据特别注重:24%一般注重:65%基本脱轨:11%4、了解地方经济的渠道调查结果新闻:30%电视节目:10%报刊杂志:5%课程学习:1%学校宣传:2%网上搜索:30%社会实践:20%其他:1%5、高校在校生对地方经济的关注度特别关注:29%偶尔了解:65%漠不关心:6%6、是否会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会:49%没考虑过:0 不会:0 可能会:51%7、在高校对地方经济产生影响问题的调查结果至关重要的作用:39%影响很小:5%不关键:56%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总结以下结论从高校整体发展上看,省内各高校都比较重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链接,众多高校的专业课程开设和重点学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各高校的人才力量和科研成果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从结果看大多数高校学生都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学习中能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去关注当地经济发展,在明确社会需要的同时,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在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必备素质调研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居第一位,其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再次是“团结合作精神”,所以在激烈竞争的现阶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必备的,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为前提,大学生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前,大学生的“德育”仍然不可小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