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集中体现在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等范畴上。
就市场机制而言,商品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工资、利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的,而市场经济的涵义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两者有着共同的机制。
就市场体系来说,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范围必然扩大,不仅有商品、物资市场,而且有资金、技术、劳务、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的形成,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二者有着共同的内在要求。
市场机制、市场体系范畴属于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手段,而市场经济属于经济运行的体制和模式。
但这些范畴都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并且在总体上体现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
因此,是否按社会通行规则搞市场经济,检验着这种商品经济的真假性及其发达程度。
然而,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原始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虽然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形态,然而却不是市场经济。
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二,以小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不是市场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三、在发达的商品交换中,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可以说,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四,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不能搞封锁垄断,闭关自守,而应全面开放,参与国际交换和竞争,把自己融汇于世界经济之中。
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形成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 ,“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2自然经济(Natural Economy)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
是存在于市场范围比较小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该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3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4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继续追问:来自手机问问(1)商品经济下资源配置的方式?自然经济下资源配置的方式?(2)你说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我国现在也是市场经济,这要怎么解释呢?补充回答:1商品经济下资源配置的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2自然经济下资源配置的方式:自给自足.生产力极为低下,通过氏族之间极少的剩馀产品交换3我是说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没有说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我过也有市场经济!但是我过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市场经济不等同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同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样可以搞市场经济!继续追问:来自手机问问谢谢啊,那计划经济是那种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呢?补充回答:1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
2计划经济相对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
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
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
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
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存在。
我的观点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特有的经济范畴和现象,在除原始社会(早期)以外的已有过的各个社会形态都存在。
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有了剩余产品,这些产品就是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
在奴隶社会,奴隶的所有劳动都归奴隶主所有,而社会向前发展必然有丰富的财富的生产,所以奴隶同样创造了许多的剩余价值。
在封建社会,贵族和地主阶级不参与劳动,而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占有大量的剩余价值(如通过征税、服劳役等)。
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这样劳动者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就大大增加,推动社会向前飞速发展。
所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时依靠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他人劳动的剥削现象将不复存在,人们的劳动直接表现为劳动,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财富为大家公有,自然就不会存在剩余价值。
但社会主义的革命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所设想的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而是首先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苏联、中国这样的国家取得成功的,而我国的商品经济还比较落后,现阶段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要任务仍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大量的社会财富,这些丰富的大量的社会财富就必然包含了剩余价值,只是这种剩余价值不是单独为某个或某群资本家占有,而是为全社会成员所占有。
所以,我们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剩余价值,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为社会创造剩余价值光荣的理念,鼓励人们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谁为社会提供是剩余价值越多,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的贡献就越大。
那么,这些丰富的大量的社会财富,哪些才是属于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呢?现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以全体劳动者在各个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要分配给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主体占有。
在分配给个人前,首先进行社会扣除:1)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剩下的称为国民收入;2)用于扩大再生产(包括企业扩大再生产、国家扩大再生产项目如兴水利、修铁路、开垦土地等);3)应付不测事故、自然灾害的社会储备金;社会管理费用(行政、国防支出);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方面);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定的基金(如社会保障支出)——这些均分配给国家形成国家财政,为国家履行只能,维持国家正常运转提供公共支出费用。
在企业、国家分配后余下的个人消费品部分,才按劳分配给各个劳动者(即工资)。
所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中,从社会领回的与他给予社会的是基本相当的。
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体现的是劳动者直接为自己的劳动与间接为自己的劳动(即为社会的劳动)的关系,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而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下,剩余价值表现得比较复杂,比如私营、外资经济中,显然存在资本与雇佣工人的关系,体现出剩余价值;中外合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这种生产关系就更为复杂了。
总之,为了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大量的社会财富,维护国家职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肯定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性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概念的准确解释,便可使这一概念的理论价值大大提高,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越发展,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也越大,社会越进步。
在新经济社会我们来分析剩余价值生产,应该赋予剩余一个更加宽泛和全新的概念,或者说应该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本身也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