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一、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 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 肿胀。 二、正确使用小夹子 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 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 免凝血堵管。
一、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
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勿用手触摸穿刺 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 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针眼处 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主诉穿刺处发痒等不 适应立即拔除。
谢 谢

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而
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适于长期输液、老年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 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路及早用药, 提高抢救成功率

1、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留置针存在污然可能
2、进针深度不一,多数人怕留置针脱出而将软管全 部置入;
3、贴膜前未进行手接触范围的消毒; 4、头皮针柄固定多数为“一”字形固定,而不是用 敷贴交叉固定;
② 用物准备: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 酊、75%酒精、胶布等。 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产 品质量,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导管边缘是否粗糙、 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 备好输注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
④ 穿刺血管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
5、未注明留置时间及操作者签名;
6、大部分针眼处皮肤发红;


7、部分膜下渗血、渗液处理不及时; 8、肝素帽固定位置比较随意; 9、第二次使用时,留置针消毒方法不规范。 10、封管液浓度和剂量不统一; 11、留置针宣教不到位。
一、穿刺前的准备:
① 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或免洗手液清洗双手。正确的洗 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
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软管是与针芯紧密粘合在一起的, 故穿刺前一定要
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退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直,避开 关节及静脉瓣,血 流丰富的血管。
碘伏消毒
在血管上方以15 30°角直刺血管, 缓慢进针。
在针芯侧孔处仔细
观察回血。
见回血后降低角
度,继续进针2mm
左手持“Y”接口,右手 后撤针芯约2mm,送管, 撤针芯。
二、穿刺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 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 扎患侧,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 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静脉炎 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72~96小 时为宜,太长可导致留置针机械损伤血管壁 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四、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 血管。 五、留置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量 封管液。 六、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 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 脉走向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套管针的型号,静脉上方10㎝ 处扎止血带,穿刺时消毒应>8cm,嘱患者握拳,护士用 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1~ 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 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 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什么是静脉留置针
•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它是由钢制
针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 • 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当套 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 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
开放式留置针
开放设计易造成血液外渗
临床上型号的选择:

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 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 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
三、固

1
2
3
4
5
6
1.无张力持膜;2.稳妥固定导管,由内向外压平;3.边撕边框边按压 4.记录; 5. 辅助胶免刺激局部血管 保持静脉通路 正压封管的方法 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 封管液种类 生理盐水 用量5~10ml。6~8小时冲管一次 稀释肝素溶液 10~100单位/毫升 5ml封管
四肢浅表静脉,如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 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另外 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穿刺。
⑤ 穿刺前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使用留置针可 以反复多次输液,免去了每日穿刺的痛苦,以取得患者的合 作,使其情绪放松,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处于最佳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