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棚马齿苋栽培技术

大棚马齿苋栽培技术

大棚马齿苋栽培技术
马齿苋属于野生菜类,别名长命草、五行草、猪母草等,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止痛的功效,主治痢疾、疮疡、丹毒、毒蛇咬伤等症。

马齿苋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也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以及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尼克酸、钾、铁等。

可以凉拌、腌制、清炒、煮粥,风味独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齿苋逐渐走向了人们的餐桌。

利用大棚进行反季节栽培,春节前后上市,将取得很可观经济效益。

一、生物特征
马齿苋一年生肉质草本,全株光滑,高20-30cm;茎圆柱形,由基部分枝四散;叶片肥厚肉质,倒卵形或匙形,长1-2cm,向阳面绿色,背面常褐红色;花两性,蒴果。

喜高温高湿,耐旱耐涝,具有向阳性,适宜性极强。

发芽温度为18℃,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当气温超过20℃时或者5cm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12℃以上,可分期播种,陆续上市。

大棚栽培可进行周年生产。

二、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整地做畦,畦面平整,畦宽1-1.2m,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kg,尿素30kg。

亩用种600g左右,由于马齿苋的种子很小,为了保证撒播均匀,可将种子掺上细土或面沙撒播,适当压实畦面,或覆盖0.5-1cm细土。

播后浇水,加盖地膜或覆盖小拱棚,出苗后立即去掉
地。

幼苗长到3~4cm高时适当间苗,苗高5cm以上就可以移栽。

3.2扦插繁殖
扦插枝要从未开花结子,且发枝多长势旺的强壮植株上采集,为保证枝条迅速成活生长,每段至少有4~5个节。

分枝扦插成活力比分段扦插好(段长5cm左右),株行距3-5*5cm,深3-3.5cm,插后保持湿度95%以上,温度25-30℃,荫蔽,8-10天即可成活。

三、田间管理
3.1移栽。

播种或扦插后15~20天即可移入大棚栽培,按株行距15-20*20cm定植,然后浇透定根水。

移栽后两天内应采取遮荫措施,保持温度25-30℃。

3.2肥料管理。

结合整地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纯氮15-20kg,纯磷7.5kg,纯钾8kg。

第一茬一般不追肥,以后每采收1次追施5kg速效氮肥,腐熟的人粪尿200kg。

3.3光照和气体管理。

由于马齿苋是C4植物,光和能力强,棚内要求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如果通风会使棚内温度低于20℃,必须在密闭大棚内进行CO2补给。

3.4湿度管理。

马齿苋喜高湿,土壤要保持湿润,为防止地温突降影响生长,寒冷的冬季要适当浇灌温水。

3.5管理。

从播种到采种子约45-50天。

形成的花蕾要及时摘除,以促进营养枝的抽生,可使茎叶肥嫩粗大,迟缓生殖生长,改善品质。

3.6病害防治。

马齿苋很少发生病虫害,一般不需喷药。

移栽时注意防治立枯和猝倒病。

四、采收
马齿苋可以一次种植,多次采收。

新长出的小叶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茎的顶端可连续掐取,取中上部,留茎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继续生长,15~20天可采收一次。

也可采收枝条,一般亩产量在2000-3000kg左右。

五、留种、采种
马齿苋种子成熟时蒴果自然开裂,种子有非常小,采种困难,可在开花后11-12天进行采种。

此时种子为金黄色(成熟后为黑褐色),虽然此时种子还未完全成熟,但已到八九分成熟,且蒴果不易触落,容易采收。

将植株摊在塑料膜上晒4-5天,即可将种子抖落,然后扬净、干燥后贮藏备用。

2010-1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