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2、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3、水质标准:习惯上常把前一类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统一规定称作是指标准。
4、水质要求:把后一类由一些有影响的部门或单位建立的参考规定称为水质要求。
5、社会循环: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要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经过使用后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混入了各种污染物质,它们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最终又流入天然水体。
6、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的污染分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对水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7、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8、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9、碱度:水的碱度是指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10、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形成、可经煮沸而除去,故也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不受加热的影响,故又称“永久硬度”。
11、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12、生化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氧量。
BOD5量测定的标准条件,这样测得的生化需氧量记作BOD5.13、pH反映的是水的酸碱性强度。
14、常用的蒸发烘干温度为103~105℃。
15、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 COD > BOD > OC16、如果同一废水的BOD5/COD>0.3,一般认为此种废水是适宜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的。
比值越大,可生物处理性越强。
如果比值小于0.3,则说明该废水中不可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质数量很多,需寻求其他的处理途径。
17、水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1)化学性污染又分为无机污染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需氧污染物质、植物营养物质、油类污染物质。
2)物理性污染又分为悬浮物质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选择题)18、水质指标: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固体、电导率。
化学性:(1)一般化学性:pH、硬度、碱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有机物质。
有毒化学性: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
(选择题)19、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只去除废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质。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
三级处理也称为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
(选择题)20、污水排放标准选取方法:(计算)对排入GB3838 III类地表水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排入GB3838 IV,V类地表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21、按溶解氧分5区:(简答)I区(清洁区)——废水排入点前,水质如一般天然河流。
溶解氧可高达饱和。
物种丰富,可发现观赏鱼类。
II区(降解区)——水质浑浊,污泥下沉或上浮。
溶解氧下降。
鱼类品种减少,多为下等鱼种,如鲶鱼、鳝鱼、泥鳅等。
绿藻减少,蓝绿藻蔓生。
底泥中出现颤蚓等蠕虫。
III区(强分解区)——水质变灰变黑,可能形成浮渣,腐败情况发生。
溶解氧降至40%饱和度以下乃至零,有甲烷、硫化氢逸出。
细菌大量繁殖,厌氧取代好氧,无中间稍,藻类极少,没有鱼,到处可见污水蝇和蚊子。
IV区(恢复区)——水质变得较清。
溶解氧在40%饱和度以上,出现硝酸盐。
出现真菌、浮游动物、藻类增加、苔藓植物出现,底栖生物中包括颤蚓、贻贝等介壳类以及昆虫的幼虫,有下等鱼种,后段或有一般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鱼等。
V区(清洁区)——水质如一般天然河流。
溶解氧可高达饱和。
物种增加,可发现观赏鱼类。
至此,河流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过程已基本完成。
第二章1、水中被去除的杂志按其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
2、格栅和筛网是处理厂的第一个处理单元。
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粗大物质,保护处理厂的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的堵塞。
3、沉砂池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水中砂粒、煤渣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杂质,同时也去除少量较大、较重的有机杂质,如骨屑、种子等。
可以防止对水泵和污泥处置设备的磨损,还可以使沉砂池中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4、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自由沉降。
5、沉砂池有三种类型: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
6、曝气沉砂池的功能与原理:功能:沉砂池主要功能是去除无机颗粒,但难免在沉渣中夹杂有机物,容易腐败发臭。
曝气沉砂池就可以使沉渣中有机物含量低于10%。
原理: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形渠道。
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在池中以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环流。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被甩沉下,而有机颗粒则经常处于悬浮状态,并使砂粒互相摩擦,剥除砂粒表面附着的有机污染物。
排出的沉渣一般只含约5%的有机物。
此外,曝气沉砂池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使除砂效率稳定。
同时还能起到对污水的曝气作用,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过程。
7、沉淀有以下四个类型:1)自由沉降: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沉砂池以及初次沉淀池内的初期沉降就是自由沉降。
2)絮凝沉降: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能互相黏结,其尺寸、质量会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沉速亦随深度而增加。
混凝沉淀池以及初次沉淀池的后期和二次沉淀池中初期的沉降属于此类型。
3)拥挤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时,各颗粒间相互靠的很近,在下沉过程中彼此受到周围颗粒作用力的干扰,但颗粒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作为一个整体而成层下降。
高浊度水的沉淀以及二次沉淀池后期的沉降属于这一类型。
4)压缩沉降: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很高时会互相接触。
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可将下层颗粒间的水挤压出界面,使颗粒群被压缩。
发生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或污泥浓缩池内。
8、沉淀池形式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平流式沉淀池是最早和最常用的形式。
9、浅池沉淀原理:理想沉淀池的公式u=Q/A表明,如果水量(Q)不变,则增大沉淀池面积(A),就可减小u,即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下,提高了沉淀效率。
又因t=H/u0,则在保持u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有效水深H的减小,沉淀时间t就可按比例缩短,从而减少了沉淀池的体积。
由此可知: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
这说明,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这就是浅池沉降原理。
10、混凝分为:1)凝聚:是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
2)絮凝:则是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11、胶体的脱稳和水的混凝机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12、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使用最广的高分子絮凝剂,常作为助凝剂发挥吸附架桥作用,与其他混凝剂一起使用,能产生良好的混凝效果。
13、粒状介质的过滤机理: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
14、接触角:水对各种物质湿润性的大小,可用它们与水的接触角θ来衡量。
接触角θ<90°者为亲水性物质,θ>90°者为疏水性物质。
(判断亲水疏水性)15、怎样判断物质能否上浮?当θ→0°时,这种物质不能气浮。
θ<90°,这种物质与气泡附着不牢,易于分离。
当θ→180°时,这种物质易被气浮。
16、吸附:在相界面上,物质自动发生积累或浓集的现象称为吸附。
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7、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叫做吸附等温线。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Langmuir型、BET型、Freundlich型。
18、吸附穿透线:纵坐标为吸附质浓度(ρ),横坐标为出流时间(t)(或出水量v)。
穿透点:当吸附带的下缘达到柱底部后,出水溶质浓度开始迅速上升,到达容许出水浓度(ρa),此点即为穿透点。
吸附终点:当出水溶质浓度到达进水浓度的90%-95%,即ρb时,可认为吸附柱的吸附能力已经耗竭,此点即为吸附终点。
(判断什么时侯为吸附终点)1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
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这是百度的。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水中的病原细菌和其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微生物。
消毒与灭菌不同。
消毒并非要杀死水中的一切微生物,而只要求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除去。
这是书上写的)20、余氯:为了保证水中所有的病原细菌都能确实的受到氯的作用,水加氯接触一段时间后,所投加的氯除和杂质作用消耗外,应该还有适量的氯留在水中以保证持续杀菌能力,这部分剩余的氯称为余氯。
游离性余氯:Cl2、HOCl、OCl-。
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及其他氯胺化合物。
21、折点加氯法:当按照大于需氯量曲线上所出现折点B的量来加氯的方法。
第三章1、生物化学处理法分为好氧和厌氧两大类。
按照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又可分为悬浮生长系统和附着生长系统两种。
2、在生物处理中,净化污水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菌,而原生生物是细菌的首要捕食者,后生生物是细菌的第二捕食者。
3、水解酶是一种细胞外酶,而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和合成酶等属于细胞内酶。
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5、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活性污泥与水澄清分离,部分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气池。
(用以澄清混合液和回流、浓缩活性污泥)6、污泥膨胀: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的生物处理法,氧是好氧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供氧不足会妨碍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造成丝状菌等耐低溶解氧的环境的微生物滋长,使污泥不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7、营养物一般对氮、磷的需要量应满足BOD5:N:P=100:5:1 厌氧BOD5:N:P=200:5:18、曝气作用:向液相供给溶解液,并起搅拌和混合作用。
9、通常采用的曝气方法有鼓风曝气、机械曝气及鼓风和机械并用曝气三种。
10、普通活性污泥法:优点:普通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BOD)和悬浮物去除率高,可达到85%-95%。
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比较稳定的废水。
缺点:不能适应冲击负荷。
需氧量沿池长前大后小,而空气的供应是均匀的,这就造成前段氧量不足,后段氧量过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