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热水采暖系统..

第三章热水采暖系统..


(a)上供下回式 图2-4按供、回水方式分类的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上供上回式系统(如图b) 的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 最上面。采暖干管不与地 面设备及其它管道发生占 地矛盾。但立管消耗管材 量增加,立管下面均要设 放水阀。主要用于设备和 工艺管道较多的、沿地面 布置干管发生困难的工厂 车间。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6
附加作用压力
实质上水的温度和密度沿循环环路不断变化,它不 仅影响各层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同时也增大了循环 作用压力。由于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不大,在确定实际循 环作用压力大小时,需考虑水在管路中冷却所产生的作 用压力。 在工程计算中,首先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先只考虑 水在散热器内冷却时产生的作用压力,然后再考虑在不 同情况下,由于管路散热,水温沿途变化,而加上一个 附加压力。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各层散热器的供、回水温度相同。 (2)供水温度较单管高,散热器面积相应小。
(3)可进行局部调节。
(4)垂直失调严重,机械循环系统也是如此。 双管系统垂直失调的原因是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 力不同。而且楼层数越多,垂直失调越严重,所以双管 系统不宜用在超过4层的系统中。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c)下供下回式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4)下供上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在系 统最下面,回水干管在系统最上面。 如供水干管在一层地面明设时其热量 可加以利用,因而无效热损失小,与 上供下回式相比,底层散热器平均温 度升高,从而减少底层散热器面积, 有利于解决某些建筑物中一层散热器 面积过大,难于布置的问题。立管中 水流方向与空气浮升方向一致,在四 种系统型式中最有利于排气。当热媒 为高温水时,底层散热器供水温度高, 回水静压力也大,有利于防止水的汽 化。
2、重力循环单管系统 循环作用压力
p ghi i g gHi i i 1
n n i 1 i 1
ρi:流出第i组散热器的水的密度 结论:每一根立管只有一个重力循环 作用压力,而且即使最低层散热器低 于锅炉中心,也可能使水循环流动。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pzh p p f
⊿pf ——水在循环环路管道中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与系
统供水管路的布置状况、楼层高度、所计算的散热器与锅炉 之间的水平距离等因素有关),见附录3-2。jiyhu 例题3-1,P71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1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4)按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分类 按各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可将采暖系统划分为同程式系 统与异程式系统(图2-9)。热媒沿各基本组合体流程相同 的系统,即各环路管路总长度基本相等的系统称同程式系 统(如图a)。 热媒沿各基本组合体流程不同的系统为异程 式系统(如图b)。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图2-1为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 1-热水锅炉;2-散热器;3-膨胀水箱;4-供水管;5-回水管;6-集气罐;7-循环水泵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排气方式不同。机械循环系统中水流速度较大,一般 都超过水中分离出的空气泡的浮升速度,易将空气泡带入 立管引起气塞。所以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水平敷设的 供水干管应沿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坡度宜采用0.003, 不得小于0.002。在供水干管末端最高点处设置集气罐, 以便空气能顺利地和水流同方向流动,集中到集气罐处排 除。
双管系统
第 1节
传统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1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P 右 g(h 0 h hh h1g )
P 左 g(h 0 h hg h1g )
P P 右 -P 左 gh(h g )
循环作用压力△P
图1-1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图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2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型式
(1)按供回水干管布置的方式分类 采暖工程中,按供回水干管布置的方式不同,热 水采暖系统可分为图2-4所示的上供下回式、上供上 回式、下供下回式和下供上回式。另外,还有中供式 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上供下回式系统(如图a) 的供回水干管分别设置于系 统最上面和最下面,布置管 道方便,排气顺畅。是用得 最多的系统型式。
图2-4按供、回水方式分类的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下供下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 均位于系统最下面。与上供下回式 相比,a,供水干管无效热损失小、可 减轻上供下回式双管系统的垂直失 调(沿垂直方向各房间的室内温度偏 离设计工况称为垂直失调) 。b,上层 散热器环路重力作用压头大,但管 路亦长,阻力损失大,有利于水力 平衡。c,顶棚下无干管比较美观,可 以分层施工,分期投入使用。d,底层 需要设管沟或有地下室以便于布置 两根干管.e,要在顶层散热器设放气 阀或设空气管排除空气。
图2-5 中供式热水采暖系统 1-中部供水管;2-上部供水管;3-散热器;4-回 水干管;5-集气罐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分类 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将热水采暖系统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系统(如图 2-6)。垂直式采暖系统是指不同楼层的各散热器用垂直立管连接的系 统(如图a);水平式采暖系统是指同一楼层的散热器用水平管线连接 的系统(如图b)。
(△P2﹥△P1)
△Pi=gHi(ρh-ρg)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双管系统特点: • 由于各层散热器与锅炉的高差不同,将形成上 层作用压力大,下层作用压力小的现象。如选用不 同管径仍不能使各层阻力损失达到平衡,由于流量 分配不均,必然要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 • 在供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室温不符 合设计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均的现象, 称为系统“垂直失调”。
(5)不论采用单管系统还是双管系统,自然循环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胀水 箱应设置在系统供水总立管顶部(距供水干管顶标高 300~500mm处)。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5 重力循环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1.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上层: △P2=g(h1+h2)(ρh-ρg) 下层: △P1=gh1(ρh-ρg) △P=△P2-△P1=gh2(ρh-ρg)
管径就相对大一些,作用范围也受到限制。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4 设计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自然循环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 (2)通常宜采用上供下回式,锅炉位置应尽可能降低,以 增大系统的作用压力。
(3)系统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的流向。 其反向坡度为0.5%~1.0%。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一般 取1.0%。 (4)回水干管应有向锅炉方向的向下坡度。
图2-6 垂直式与水平式采暖系统 (a)垂直式;(b)水平式 1-供水干管;2-回水干管;3-水平式系统供水立管;4-水平式系统回水立管; 5-供水立管;6-回水立管;7-水平支路管道;8-散热器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水平式供暖系统特点: 水平式系统可用于公用建筑楼堂馆所等建筑物。用于住宅时便于设计 成分户热计量的系统。 a,该系统大直径的干管少,穿楼板的管道少,有利加快施工进度。 b,室内无立管,比较美观。 c,设有膨胀水箱时,水箱的标高可以降低。 d,便于分层控制和调节。 e,用于公用建筑如水平管线过长时容易因胀缩引起漏水。为此要在散 热器两侧设乙字弯,每隔几组散热器加乙字弯管补偿器或方形补偿器, 水平顺流式系统中串联散热器组数不宜太多。可在散热器上设放气阀 或多组散热器用串联空气管来排气。如图2-7所示。
图2-1为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系统中设置了循 环水泵、膨胀水箱、集气罐和散热器等设备。现比较机械 循环系统与自然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 (1)循环动力不同。机械循环系统靠水泵提供动力,强制 水在系统中循环流动。循环水泵一般设在锅炉入口前的回 水干管上,该处水温最低,可避免水泵出现气蚀现象。 (2)膨胀水箱的连接点和作用不同。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 箱设置在系统的最高处,水箱下部接出的膨胀管连接在循 环水泵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其作用除了容纳水受热膨胀 而增加的体积外,还能恒定水泵入口压力,保证采暖系统 压力稳定。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 按连接相关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将热水采暖系统分 为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如图2-8)。单管系统是 用一根管道将多组散热器依次串联起来的系统, 双管系统是用两根管道将多组散热器相互并联起 来的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图2-8 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的基本组合体 (a)垂直单管;(b)垂直双管;(c)水平单管;(d)水平双管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2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基本型式
图1-2中(a)、(b)是自然循环热 水采暖系统的两种主要型式。上 供下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敷设在 所有散热器之上,回水干管敷设 在所有散热器之下。
图1-2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a)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b)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l-总立管;2-供水干管;3-供水立管;4-散热器 供水支管;5-散热器回水支管;6-回水立管;7回水干管;8-膨胀水箱连接管;9-充水管(接上 水管);l0-泄水管(接下水道);ll-止回阀
供热工程
GONG RE GONG CHENG
第三章 热水采暖系统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王艳
前言
热水采暖系统: 以热水作为热媒的采供暖系统。 民用建筑多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前言
热水采暖系统分类
自然(重力) 循环系统
按循环 动力分
按管道敷 设方式分
垂直系统
水平系统
机械循环系统
单管系统
按供、回 水方式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