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清单
特殊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
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
②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
贰”)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
(2)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许

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
⑤敢以(之)烦执

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

⑦(秦伯)与郑人

《荆轲刺秦王》
1、判断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所以……者”,“乃……也”表判断,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②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③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④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
⑤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
送”)
(2)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
(3)宾语前置
①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
(4)主谓倒装
①为之奈何(应“奈何为之”)
3、被动句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4、省略句
(1)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左右)惶急无以击轲,而(左右)乃以手共搏之(省略主语)
(2)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3)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
(4)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
(5)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
(6)每念(之)常痛于骨髓——
(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
(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8)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
(9)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10)又前而为(之)歌曰(省略宾语)
(1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
(1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4)比(于)诸侯之

(15)皆陈(于)殿

(16)而(按)秦
法……
《鸿门宴》
1、判断句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者,……
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3)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
此亡秦之续耳
(……)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
也)
(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贪于财货(应“于财货
贪”)
②具告以事(应“以事具
告”)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
具”)
④长于臣(应“于臣
长”)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2)宾词前置
①籍何以至此(应“以
何”)
②大王来何操(应“操
何”)
③沛公安在(应“在
安”)
④客何为者(应“为何”)
(3)被动句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
示)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①为(吾)击破沛公军
②欲呼张良与(之)俱
去。

③毋从(之)俱死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

⑤则与(之)一生彘

⑥竖子不足与(之)
谋!
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

⑧加彘肩(于盾)

⑨沛公军(于)霸

⑩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

⑾卫士仆(于)

⑿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

⒀毋从(其)俱死

⒁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

⒂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2017-8-28 19:09:05
谈雨佳2017-8-28 19:09:05
《游褒禅山记》
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寡人之于国也》
1.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岁也。

2.倒装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劝学》
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一个“于蓝”,表示动作“取”的处所。

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

“于”相当于“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于”相当于“比”)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形容词“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
《过秦论》
(一)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
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威振(于)四海
4、倔起(于)阡陌之中
5、身死(于)人手
6、委命(于)下吏
(二)状语后置句
1、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三)宾语前置句
1、陈利兵而谁何。

2、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判断句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为天下笑者,何也?
《师说》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2017-8-28 19:14:55
谈雨佳2017-8-28 19:14:55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

(状语后置。

=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

=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

=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

(状语后置。

=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句)
《归去来兮辞》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
(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逍遥游》
宾语前置句:
①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疑问
奚以……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