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垃圾分类》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规则,能对自己捡到的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
活动准备:
1.PPT
2.垃圾材料
3.分类标志图案
4.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有序进场):小朋友们,这里有好多垃圾,我们一起帮忙捡干净吧!
-------提问:我们捡到了哪些垃圾?老师准备了两个垃圾桶,请你们想一想,手里的垃圾投放在哪个垃圾桶里比较合适?
这些垃圾可以分为哪几类?
垃圾种类多(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类垃圾,幼儿观察讨论)
二、出示垃圾桶(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并认识标志。
1.师:你在垃圾桶上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代表什
么意思呢?
2.教师小结:可回收标志,成三角形,上面还有3个箭头,
表示可以循环利用。
说明这些垃圾回收后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
不可回收标志,箭头朝外,说明这些垃圾是不能回收再利用。
三、幼儿操作。
根据已知经验进行分类。
(教师请幼儿说说
投放的原因)。
四、教师出示PPT。
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
1.师:我们一起看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师: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未受污染传单、报纸旧书),玻璃、塑料等,不可回收的有腐烂的蔬菜,水果,过期的药,电池等等
2.你们刚才投放在垃圾桶里的垃圾都分类对了吗?
五、幼儿巩固知识再次垃圾分类。
1.幼儿分类垃圾,并互相检查垃圾投放是否正确。
2.对有异议的垃圾展开讨论,并正确归类。
六、减少垃圾
教师小结:在平时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少使用一次性的物品,比如一次性的碗筷,吃完饭后尽量用餐巾擦嘴,少使用纸巾等等,减少垃圾的产生,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请你们把它画下来。
(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