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0道)下图示意太阳系彼此相邻的四颗行星,其中c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据此完成1—4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A.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B.金星地球火星木星C.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D.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2.太阳系()A.就是人们常说的宇宙 B.是比地月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C.从属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与河外星系级别相同3.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是由于()A.地球的诞生利于生命存在 B.地球的大小特殊C.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特殊 D.地球上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和大气4.下列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及大气、水、生物的活动和变化B.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最直接、最经常使用的能源C.太阳辐射能量中大部分能够到达地球,对人类影响很大D.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布均匀,利用方便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据此回答5—6题。
5.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A.到达河外星系 B.始终在地月系C.位于太阳系内 D.抵达银河系边缘6.火星与地球()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数据表明,进入7月份以来,标志太阳活动水平的多项参数保持高位。
据此回答7—8题。
7.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和周期是()A.黑子、耀斑,11年 B.太阳风、黑子,14年C.日珥、耀斑,11年 D.太阳辐射、日珥,14年8.剧烈的太阳活动对以下行业中影响最大的是()A.电子产品加工 B.风力发电C.旅游 D.航空运输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软流层 B.下地幔C.图中D层 D.图中G层10.关于图中莫霍界面处地震波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变慢 B.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变慢C.纵波消失,横波速度加快 D.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加快11.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唯一能量来源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的主要动力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不属于太阳辐射能D.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12.关于地层和化石说法正确的是()A.变质岩有着层理构造和化石B.沉积岩形成年代老的在下面,新的在上面C.沉积岩越老保留的生物化石就越复杂D.古生代的地层保留有恐龙和裸子植物化石13.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有不同类型的气体组成,干燥洁净B.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C.生物圈是一个独立的圈层D.岩石圈包含着整个地壳及上地幔,厚度不均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前寒武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15.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16.关于大气组成的正确叙述是( )A.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B.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C.水汽和固体尘埃主要集中在高层大气中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17.下列哪些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①水汽②杂质③臭氧④氧和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运用有关臭氧层的知识,完成18---20题。
18.臭氧层位于( )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C.平流层中D.高层大气中19.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20.对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 )A.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B.能降低太阳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伤害C.有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D.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21.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夏天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B.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C.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大气逆辐射强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2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 A.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B.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C.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D.气温日较差减小23.下列四幅气温垂直变化图中,最容易使污染物扩散的是( )A .B .C .D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在近地面,据此完成24---25题。
24.有关气温和气压,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气温小于①B.②地是高气压C.④地高气压D.④处的气压值有可能大于②25.有关①②③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①②③位于同一纬度,则②地气温最低B.若图中②表示中高纬地区森林,①③为裸露地,则可表示冬季的大气环流C.若①②③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带,则①的纬度最低D.若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②的气压要高于①26.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7.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28.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 .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C .飞机在高层大气中飞行D .风从北侧吹来下面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读图回答29---30题。
29.由图甲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0.由图甲可知图乙中海风的出现时间约为( )A .6时至18时间B .8时至16时间C .18时至次日6时间D .16时至次日8时间二、综合题(共4道)………………3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7分)材料2013年11月1日新闻网:美国、瑞士天文学家近期发现一颗系外行星代号为“开普勒-78b”,距地球数百光年,体积、质量与地球相差无几。
这是首次发现与地球如此相似的行星。
由于它离所绕转的恒星太近,表面温度可能至少比地球高出2 000摄氏度。
这对于科学家研究其他星系上到底有无生命存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结合材料,试论述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32.如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
(4分)(3)C层主要由_______组成。
G层叫_______,H层叫_______。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分)(4)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_______。
(1分)33.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A、B、C、D四地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
(2分)(2)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分)34.读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0分)(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2分)(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__运动。
(2分)(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_形式。
(2分)(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1分)A.D>A>B>C B.C>B>A>DC.B>C>D>A D.B>D>C>A(6)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道)1.A解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C解析: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3.D解析:地球上生命发生的条件:适宜的温度、生物赖以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4.A解析:太阳能是地球上绝大多数能量的来源。
5.C解析: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故“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位于太阳系内。
6.C解析: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因与太阳相距很远,称为远日行星。
7.A解析:太阳活动的标志是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
8.D解析:太阳活动会威胁到航空运输中的航空电子设备的使用。
9.A解析:岩浆发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10.D解析:莫霍界面处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在增大。
11.D解析:太阳辐射不是地球上唯一的能量来源,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核能也可以被人类利用,它们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煤、石油、生物能、水能等归根结底都来自太阳能。
12.B解析:沉积岩层的年龄判断: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13.B解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14.B解析:裸子植被和恐龙都主要出现在中生代。
15.C解析:煤炭形成在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16.B解析:考查大气的组成、分层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7.A解析:水汽和尘埃是降水的必要条件。
18.C解析: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
19.A解析:臭氧主要吸收太阳紫外线。
20.C解析:对流层的特点之一就是天气复杂多变。
21.C解析: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保温作用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