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

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

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五、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

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

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

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利用课件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万级个级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三、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

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五、学法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六、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七、教学程序及设想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

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二。

实践操作(一)称一称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

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

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

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

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

”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

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

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学生猜想)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或用倍比关系算)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学生计算)13×(2500×1000)÷400=81250(天)≈223(年)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2、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

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