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科学实验

五年级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小苗的诞生实验名称: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目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哪些外界条件?实验材料:三个杯子、水、黄豆种子实验现象:1号不好,因为温度低。

2号不好,因为空气少。

3号不好,因为缺水。

4号发芽。

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空气、水分这三个必须的条件。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实验名称:不同土壤的渗水实验实验目的: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情况实验材料:三只一样的矿泉水瓶、纱布、三个支架、三只烧杯、水、三只一样的水杯、三种不同的土壤实验现象:沙质土渗水最多,然后是壤土,粘土渗水最少。

实验结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粘土、壤土、沙土。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

2注意土壤的选择。

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要相同3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实验名称: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目的: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材料:两杯同样的黄豆芽、纸或布、水实验现象:没有盖纸或布的豆芽长得好。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4 根和茎实验名称:根的作用实验目的:根有什么作用?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实验中,杯子里的水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贮藏养分和水分,以及繁殖等作用。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名称:茎的作用实验目的:茎有什么作用?实验材料:杯子、水、红墨水、一小棵带根的芹菜实验现象:芹菜的茎是红色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6 葵花向阳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材料:盆栽植物实验现象:植物的茎尖和叶子都向窗外倾斜。

实验结论:植物都有向光性。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名称:植物的定向运动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向水性实验材料:几棵豆芽、鞋盒、小碟、水、竹签、细线实验现象:观察发现豆芽的根都伸向小碟里。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都有向水性。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8仙人掌的刺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目的: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盆栽阔叶植物、塑料袋实验现象:观察发现塑料袋里边有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说明植物的叶子有蒸腾作用。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3 冷水和热水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材料:大一点的烧杯,小一点的锥形瓶,两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现象:热水越来越凉,冷水越来越热。

最后温度一样。

实验结论:热水越来越凉,冷水越来越热。

最后温度一样。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温度计的使用。

14 传热比赛实验名称:热传递实验目的: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长条形金属片,凡士林、火柴、酒精灯或蜡烛实验现象:距离火源最近的火柴最先掉下,然后依次掉下。

实验结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名称:传热比赛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速度实验材料:同样大小的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棒,凡士林、小豆子,杯子、热水实验现象:金属棒的豆子最先掉下来,其他材料上的豆子有先有后掉下来。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不同。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5 衣服的颜色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实验目的: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的性能一样吗?实验材料:黑色、红色、白色的纸或布,三只小瓶,三支温度计实验现象:黑色的温度高,然后是红色,白色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不同。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6 风的形成实验名称:空气受热实验目的:空气受热后会怎样?实验材料:铁架台、蜡烛、“纸蛇”、细线实验现象:看见“纸蛇”旋转起来。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名称:风的形成实验目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实验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实验现象:没有点着蜡烛时,蚊香的烟直接上升;点着蜡烛之后,蚊香的烟进入实验箱。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7 保温和散热实验名称:热水变凉实验目的:怎样让热水变凉实验材料:两杯热水、冷水、冰块、不同的容器实验现象:放在有冰块的凉水中,热水凉得更快。

实验结论:放在有冰块的凉水中,热水凉得更快。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8 地表探秘实验名称:山脉形成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实验材料:多色橡皮泥实验现象:中间拱起来了实验结论:中间拱起部分,即山脉的形成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9 地震实验名称:地震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实验材料:毛巾、木棍等实验现象:竹棍断裂实验结论: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剧烈震动的自然现象。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20 火山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探究火山喷发的奥秘实验材料:报纸、铝盘、小口瓶、小勺、漏斗、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实验现象:瓶子中的混合物急剧上升,从瓶口喷出,爆炸。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就是地下岩浆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从地表喷出。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1、实验名称: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分组实验)第6页实验目的:能设法归纳总结出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一个钩上挂两个钩码时,在杠杆尺右边第二个钩上挂一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平衡状态。

(多种挂法)。

实验结论: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2、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第15页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说出斜面的作用。

实验材料:斜面、测力计,木块。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时,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也不同。

2、坡度越小,(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作用。

3、实验名称:定滑轮的实验(分组实验)第11页实验目的:验证定滑轮的优点和不足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测力计、重物、线绳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定滑轮优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足是不省力。

4、实验名称:动滑轮的实验(分组实验)第11页实验目的:验证动滑轮的优点和不足实验材料:铁架台、动滑轮、测力计、重物、线绳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动滑轮的优点省力;不足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动滑轮自身也有重量。

5、实验名称:滑轮组的实验(分组实验)第12页实验目的:验证滑轮组的优点实验材料:铁架台、动滑轮、定滑轮、测力计、重物、线绳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滑轮组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定滑轮和动滑轮自身也有质量。

6、实验名称:齿轮的作用(分组实验)第13页实验目的:验证齿轮的作用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论:齿轮传动可以有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作用。

7、实验名称:植物扦插实验(压条、嫁接)(分组活动)第30页实验目的:学习植物扦插的方法实验材料:柳枝、杨枝、月季枝条、小刀、花盆、土、喷壶实验步骤:8、实验名称:模拟化石的形成实验(分组实验)第48页实验目的:模拟化石的形成实验材料:沙子、熟石膏、纸盒、生物材料(贝壳、核桃、鱼骨等)一个碗、肥皂水实验步骤:9、实验名称: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实验(分组实验)第57页实验目的:验证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实验材料: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玻璃一次比一次碎得厉害实验结论: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10、实验名称:模拟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分组实验)第58页实验目的:验证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材料: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前石膏完好,实验后石膏冻裂。

实验结论:结冰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11、实验名称:沙洲形成实验(分组实验)第62页实验目的:模拟沙洲的形成过程实验材料:喷壶、沙土、各种大小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喷水前石子是分散的,喷水后石子都集聚在“下游”。

实验结论:水流将沙石搬运后,堆积下来形成沙洲。

12、实验名称:卵石形成实验(分组实验)第64页实验目的:模拟卵石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带盖的玻璃瓶、有棱角的小砖块若干、沙子、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一次比一次小砖块的棱角变小,最后砖块变圆了。

实验结论:岩石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由于收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圆圆的卵石。

13、实验名称:钟乳石的形成实验(分组实验)第68页实验目的:模拟钟乳石的形成实验材料: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蒸馏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碟子里逐渐有晶体析出,而且越来越多。

实验结论:溶解岩石的水在洞壁洞低沉积下来,并且连接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钟乳石。

14、实验名称:研究常见矿石的性质(观察活动)第76页实验目的:了解常见矿石的性质实验材料:矿石样本验步骤:15、实验名称:金属性质实验(分组实验)第81页实验目的:了解铜、铁、铝等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实验材料: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酒精灯、小灯泡、电池等实验步骤:实验结论:金属的共同性质是有金属光泽,导电性良好,传热性能好,具有一定柔韧性或延展性等。

16、实验名称:煤的燃烧实验(分组实验)第87页实验目的:了解煤的成分实验材料: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的试管塞、棉花、煤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玻璃管口产生蓝色的火焰;试管里有年初的油状物产生;实验结束时,试管里的煤变成黑色的碳状物实验结论:煤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煤气,煤焦油,焦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