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潮位观测

第九章潮位观测


线。矮桩露出地面的高度一般为
5~20cm,并用水准仪测出每根短桩顶 之间的高度差。观测水位时,可将活
动水尺放在每个矮桩顶的圆矮 桩顶上水尺的之间的换算,即得水位 在水尺上的高程。
4、悬臂式水尺
将水尺固定在横木上,绳索绕
过滑轮,上端伸向水尺板并装有拉
环作为指标,下端吊有重锤(或浮 鼓),直抵水面,安装时应估计最低 水位,据此以决定绳索的长度。 观测水位时,先把重锤(或浮鼓)
平均海平面以月、年、多年为周期的变化。 在渤海和黄海,最高的日期一般是在9月份,最低 一般在2月份,南海一般是在10~11月份,最低一般在 3-4月份。
它与海水温度和季风有关。
平均海平面还有以多年为周期的变化规律,主要 是由于天文因素有长周期性(9年、19年)的变化。因此, 取9年、19年资料计算的平均海平面较为理想。
由于潮位是以海面与固定基面的高程表示的,所以
在选定观测站之后,就要确定该测站潮位观测的起算 面(简称为测站基面)。水文资料中提到的测站基面有: 绝对基面、假定基面、冻结基面、海图深度基准面等。
绝对基面:一般是以某一测站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
高程的零点,因此,海平面又叫绝对基面。
如青岛零点(基面)、吴淞零点(基面)、大沽零点(基 面)、珠江零点(基面)等。若以这类零点作为测站基面,
斯特丹的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的基准面。 这些区域性的高程起算面,叫做区域性的大地水准参考 面。
2、平均海面及其变化规律
将某测站测得任意时段的每小时的潮高取其平均值, 称为某测站的、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海面。平均海平面有 日平均海面、月平均海面和年平均海面。每天、每月和每 年的平均海面都是变化的。同时不同地点的平均海面也有 差异。
安放水域的底质采取方法不同。
(1)开放水域安装:底质为泥沙等较软时,将水尺与靠桩固定 在一起,然后将靠桩打入水海底0.5-1m。如海底为坚硬岩石或
礁石,先将水尺与水泥沉石浇注在一起后放入海中。
(2)有依托物的海区:在码头、栈桥、堤坝、平台、灯塔等海 上建筑物时,可将水尺按照地形、地势安装在这些建筑物上, 注意安放在不易被损坏的地方。 (3) 对于海滩坡度小且潮差又大的地方:设立两根以上的水尺。
(2)木桩水准点的设置:
在土层覆盖很厚的地区,可设置木桩作为临时水准点,木桩 水准点的顶部做成半菱角形的尺座,尺座上钉以带球形帽的钉作 为标点。
9.2.3 验潮井的设置及其维护 短期验潮站只需设立水尺,水准点,对长期验潮站来说, 还需要设置验潮井。验潮井是为安装验潮仪而专设的建筑物。 验潮井按其建筑结构形式可分岛式和岸式两种。
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不坚固的建筑物上,以免损坏。
临时校核水准点
(1)墙水准点设置
利用适于放置水准尺的建筑物(码头,防波堤等)凸出部分或 岩石上,用油漆作上记号,即成为临时墙水准点。或用铆钉(铁
制,头部向上弯曲,尾部呈锯齿状,长度应大于15cm)钉在坚实
的墙上或岩石上,并在其头部顶上涂上油漆记号,作为临时墙水 准点。
由于水准点是长期保存的,即使撤销了水尺,也能够知道
水尺零点、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的位置。而且在验潮期间, 可以用来经常检查各水尺零点有否变动,即使另设水尺也可以 保证前后资料的统一性。
设置固定水准点之后,应与国家水准网的水准点进行联
测。求出水尺零点在国家水准网中的绝对方程,而且需要
长期保存。固定水准点应设在测站附近,设置地点要求坚 实稳定,潮水不能淹没,不要设置在离铁路、公路太近和
放下,当锤和海水表面接确时,再
看指标拉环对在水尺板上的读数,此 时的读数就是当时的潮位。
9.2.2 水准点的设置
水尺设置之后,即可从水尺上读取海面的高度。这个高
度是从水尺零点起算的,一旦水尺被撞倒,那么所观测的潮位 资料以及由此计算的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便没有依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岸上设立固定水准点(固定在 岩石或水泥桩上),并求出水尺零点和岸上水准点之间相对高度。
象厅、水利部和港湾局等单位使用的主要仪器之一。此外,
日本还研制了遥测验潮仪。该装置可以把验潮站的潮位用无 线电波传送到接收站,自动进行记录。类似的遥测验潮仪,
有美国的STG/100R型验潮仪,苏联的PM-29型遥测验潮仪,
荷兰的R、G、M型浮子式遥测验潮仪、韦斯特无线电遥测验 潮仪等。 我国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SCA6-1型声学水 位计,具有有线和无线传输的特点。
消波器进水管口径一般与测井的截面积成
1/500比例。如测井直径为1m,则按上式计算, 消波器进水孔直径为4.5cm。
消波器
仪器室是安装验潮仪记录装置的地方。面积约2×2m2左 右,建筑要求坚固、隔热、通风、防湿。其顶部最好安装排
气装置,以保证验潮仪正常运转。仪器室一般建造在测井之
上。 引桥是验潮井与陆岸连结的桥。在不能利用现有海工建筑 物安装的验潮井,一般需建引桥。建引桥时,桥面高度应高 于历史最高潮2m,宽不小于0.7m,其强度应能抗击该地出现 的最大波浪。桥面两侧安装坚实的栏杆。 岛式验潮井一般在海岸坡度较缓、而且水深较浅的地方使 用。同时在离岸不甚远的陆地上可找到当最高水位时也不被海 水淹没的地点。
(1) 岛式验潮井 岛式验潮井系由建筑在海面上支架、 引桥、仪器室和测井组成。
测井是为了消除海面波动对浮筒的影响而设置的。设置时,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铸铁管、钢管、硬质塑料管和玻璃钢等作 为井筒材料,内径一般为0.7~1.0m。不得小于0.5m。为了能观 测到极值水位,安装测井时井口应高于历年最高水位1.5m,井
底应低于最低水位1.5~2.0m。测井底部开4~6个9×9cm大的
进水孔,使测井内外水面变化保持一致。
为了排除波动对水位的影响,测井内必须 安设消波器(通常采用漏斗形消波器)。消波器 上口安装高度应在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m处。 消波器进水管口径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 其口径过小容易被泥沙或其他杂物堵塞,其 口径过大则达不到消波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1、潮位站的潮汐情况应具有本海区代表性,这是主要条件。
2、风浪较小,往来船只较少的位置,不仅可以提高观测准 确度还可避免水尺被刮到,如有岛屿应选在背风面。
9.1.2验潮站站址选择
3、选择海滩坡度较大的位置,这样便于水尺安防,使水 尺位置便于由岸上进行观测,如果海滩坡度度很小,海水
在滩涂涨落距离很远,为了观测潮位的升降,就需要设立
2、平均海面及其变化规律
(1)平均海面随时间变化
日平均海面不规则变化:在短期观测资料中,某几
天中的平均海面会比其他几天更高或更低些,其原因, 除了天体引潮力所引起的大小潮产生日不等现象外,主
要是由于天气状况的影响。例如风、气压分布、降水、
径流等使得海水在局部地区发生堆积或流失。
(1)平均海面随时间变化
面可保持历史资料的连续性。 (不是冰冻)
验潮零点:(水尺零点)是记录潮高的起算面,其上为正
值,其下为负值。一般来讲,验潮零点所在的面称为" 潮高基准面",该面通常相当于当地的最低低潮面。
深度基准面:是海图水深的起算面。海图深度基准面一般 确定在最低低潮面附近,它与每天低潮面的高度是不同的. 若深度基准面定得过高,那么将有许多天的低潮面在 深度基准面的下面,这样会出现实际水深小于海图上所标 出的水深,会造成船只航行、停泊时发生触礁或搁浅等现 象。若深度基准面定得过低,则海图上的水深小于实际水 深,使本来可以航行的海区也不敢航行。 因此,深度基准面要定得合理,不宜过高或过低。
潮高观测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潮时观测精确到1分钟 (min)。
潮位预报是海洋保障的重要要素。沿岸潮位变化直
接关系到船舶的进出港口、海洋和海岸工程设计、海军
的水雷布设深度、风暴潮汐预报、海涂围垦、潮汐发电 等方面。确定平均海平面和深度基准面、潮汐表制作、 风暴潮预报、海上作战指挥、海底电缆的敷设、地震预 报等都需要潮位资料。
9.1 基本概念 9.2 测站设置 9.3 水准联测 9.4 水尺观测潮位
9.5 浮洞式水位仪
9.6其它验潮仪
9.7 验潮井的设置
潮位定义:
水体的自由水面距离固定基面的高度统称为水位。海洋
中的水位又称潮位。
潮位变化包括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的垂直 涨落,以及风、气压、大陆径流等因子所引起的非周期变 化。故潮位站观测到的水位是以上各种变化的综合结果。
十几根水尺,甚至数十根水尺才能进行潮汐观测。这样很 不万便。
4、尽量利用码头、栈桥、防波提等进行观测,避开冲刷、
崩塌、淤积的海岸。
9.1.3 海平面和基准面 1、海平面
海平面是测量陆地上人工建筑物和自然物高程的一个起算面。 海平面基面又叫绝对基面,此外还有其他基准面,例如,确 定海图的水深有海图深度基准面,通常是在最低低潮面附近, 海图上标的水深就是从这个面向下算起的,但这个基面归根
则该测站的水位值就是相对绝对基面的高程。
假定基面:某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如海岛或偏僻的 地方),测站的高程无法与国家某一水准点联接时,可自 行假定一个测站基面,这种基面称为假定基面。
冻结基面:由于原测站基面的变动,所以以后使用 的基面与原测站基面不相同,故原测站基面需要冻
结下来,不再使用,即为冻结基面。冻结下来的基
§1 潮位观测的基本概念
9.1.1 潮位变化的一般规律
潮汐的涨落现象是以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出现的。
高潮位:低潮位: 涨潮:平潮位:
落潮:停潮:
潮高: 高高潮高:低高潮高: 低低潮高: 高低潮高: 涨潮时: 落潮时: 潮周期: 涨潮潮差: 落潮潮差:周期潮差:
9.1.2验潮站站址选择
由于潮汐的变化与地球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又与当地的 地形、地貌有关,所以潮位站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确定某测站的平
均海平面之后,以它 作为起算面,然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