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平法识图 PPT

板平法识图 PPT


(6-2)
式中第一根钢筋的起步距离按“距梁边板筋间距的1/2”考虑。
2.板顶部贯通筋计算公式
板顶部贯通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公式仍然用式(6-1)和式(62),但是作为板顶部贯通筋,支座内的锚固构造不同其锚固长 度也不同,计算时要注意。
板钢筋计算公式
3.板支座负筋(非贯通筋)计算公式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L=平直段长+左弯折长+右弯折长
6

平法识图
6.1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6.2 板的钢筋构造
6.3悬挑板平法标注及钢筋构造
6.4 板的识图操练 6.5 板钢筋计算操练
6.1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板构件
板分类
板钢筋分类
各种形状板
有梁楼盖板 无梁楼盖板 悬挑板
……
板底钢筋 板顶钢筋 支座负筋
……
矩形板 弧形板 异形板
贯通筋在跨中Ln/2范围内连接。 3、实心圈表示板钢筋,空心圈表示梁钢筋
楼板中间支座的钢筋构造
楼板的钢筋构造 楼板中间支座的钢筋构造
楼板的钢筋构造 楼板端支座钢筋构造(1)
楼板的钢筋构造 楼板端支座钢筋构造(2)
楼板的钢筋构造 板中负筋竖向高度
旧图集
新图集
楼板的钢筋构造 楼板角部的钢筋构造
……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板的分类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表6-2 板块编号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图集p44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板块集中标注:
LB代号一样,只表明配筋相同,但是截面尺寸和形状可以不同,举例LB1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纵筋按板块的下部纵筋和上部贯通纵筋分别注写,以 B(Bottom)代表下部,T(Top)代表上部,B&T代表下 部与上部,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 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
(6-6)
板钢筋计算操练
扫描 图6-29
板钢筋计算操练
计算步骤
板施工图见图6-25。
计算钢筋步骤如下: 第一步:画板钢筋计算简图,图中未画出的分 布筋也要表示出来,见图6-29。当钢筋长度超 过定长时要考虑钢筋连接。 第二步:对板钢筋编号。先底部后顶部、从左 到右、从上到下、从主到次的顺序编号,支座 负筋和分布筋按照顺时针方向编号。编号时要 按一定的规律编号,以保证不漏钢筋。 第三步:按照编号顺序计算钢筋长度和根数。
截面钢筋排布图
板的识图操练
扫描 图6-27
截面钢筋排布图
板的识图操练
扫描 图6-28
截面钢筋排布图
6.5 板钢筋计算操练
板钢筋计算公式
1.板底部贯通筋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 L=板净跨+左、右支座锚固长+弯钩增加值(光圆钢筋)(6-1)
钢筋根数: n=[(板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板净跨-间距)/间距]+1
当为单向板时,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 明。
板支座原位标注: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 悬挑板上部受力筋。
P41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非贯通筋 (支座负筋) 的长度表示: 自支座中线 向跨内的伸 出长度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特别提 示
相同编号的板块,其板类型、板厚和贯通筋均要相同,但板面 标高、跨度、平面形状以及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可以不同。无 论是矩形板、多边形板、“刀把形板”,还是其他形状的板, 都执行同样的配筋。对这些尺寸不同,或形状不同的板,计算 钢筋时,要分别计算每一块板的钢筋用量。
楼板的钢筋构造
6.3悬挑板平法标 注及钢筋构造
悬挑板的标注方式
图6-18 悬挑板的平法施工图
悬挑板的钢筋构造 (1)延伸悬挑板上部纵筋的锚固构造
P103
悬挑板的钢筋构造 (2)纯悬挑板上部纵筋的锚固构造
6.4 板的识图操练
板的识图操练
扫描 图6-25
板的施工图
板的识图操练
扫描 图6-26
板施工图传统表示方法
8@20
8@20
8@150
8@150
8@100
8@200
0
8@180
3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注意看结构说明, 有的图纸表示的 与图集不同
板的平法设计规则 板上部钢筋特殊情况的处理
6.2 楼板的钢筋构造
楼板的钢筋构造 图集p99
楼板的钢筋构造
1、下部纵筋构造 2、上部筋:非贯通筋(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从梁中线表示;
(6-3)
端支座负筋长度:L=平直段长+15d(端支座)+弯折长(板跨内)(6-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板负筋的分布筋计算公式
负筋分布筋长度: L=板净跨-左侧负筋板内净长-右侧负筋板内净长+2×150
(6-5)
负筋分布筋根数: n=[(负筋板内净长-起步距离)/间距]+1
=[(负筋板内净长-间距/2)/间距]+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