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域文化与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地域文化与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地域文化与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本文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以拉萨商业街个体小商贩为研究对象,从受访者的日常生活变化,探明异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衣,出席公共活动穿着藏装,日常劳作以轻便的汉装为主;食,以在家就餐为主,也选择在餐馆吃饭,以川菜为主;住,改善了居住条件;行,以公交车为主。

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和谐相处。

标签:地域文化;异文化;冲突; 融合
笔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自2007年7月—2013年9月四次到西藏,以生活在拉萨的包括流动商贩在内的18名个体小商贩为调查对象,就其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变化进行了采访调查与社会观察。

受访者涉及藏族、回族、土家族、汉族等几个民族。

其中,男性9名、女性9名,男女各占50%,性别比例均衡。

受访者大多为20-50岁,其中,藏族4人、回族2人、土家族1人、汉族11人,汉族占受访者总人数的61%。

其中61%的受访者为已婚状态。

约有将近50%的受访者属于初中文化学历,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总受访人数的12%。

其中,营业年限为一年以下的5人、1—5年的2人、5—10年的7人、10年以上的4人。

经营地点分布在八廓街(4人)、太阳岛(3人)、太阳岛一路(2人)、宇拓路(6人)、德吉路(1人)、萨博数码广场(1人)、北京西路(1人)。

据调查显示受访者营业时间较均匀地分布在1年、5年、10年等时间区间。

经营地点除“宇拓路”与“八廊街”“太阳岛”分布较多以外,其余地段分布较为均衡。

在受访者中,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商贩居多,占受访者总数的28%,占第二位的是销售首饰的商贩,占总数的22%,销售食品的商贩为第三位,占总数的17%。

、花卉、百货用品及其他各占11%。

在穿衣方面,不同的地区,服装的样式也稍有差异。

根据自然条件和劳动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服装亦是多式多样。

过去“藏族人的服装都是自家制作。

主要是由羊毛制成。

(高山龍三1990:87)”基本上男式服装比较宽松且袖子肥大。

女式服装,分为长袖和无袖两种,且华丽多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劳作和运动,藏装的设计变得越来越简单化。

据调查,受访者日常穿着的服装49%来自拉萨当地;28%来自家乡;6%来自网购;11%来自家庭的手工制作;6%的人未提供有效信息。

其中44%的人喜欢穿着藏族服装;6%的人喜欢穿着最新流行的现代藏族服装;44%的人认为还是汉族服装更方便;6%的人未提供有效信息。

在饮食方面,“令人吃惊的是蔬菜比较少。

脱脂乳与糌粑放在一起吃,以此补充营养。

”(高山龍三1990:78-79)。

糌粑是藏族人的传统主食,糌粑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富含有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自从青藏铁路开通之后,游客数量不断增多,饮食成为人们的必需。

于是,有经
商世风的藏族“康巴汉子”们瞄准商机,纷纷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州、以及西藏的昌都地区来到拉萨开办饭店。

随后以汉族、回族为代表的“各民族兄弟”也纷纷把各自的家乡美食带进西藏,激活了拉萨的饮食业。

据调查得知,生活在拉萨的各个民族,除回族以外,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其他民族的饮食习惯。

经了解,平时自己做饭吃的人占受访人总数的61%、经常在外就餐的人占22%、未提供有效信息的人占17%。

既喜欢四川料理又喜欢藏餐的人占受访者总数的33%、既不喜欢四川料理又不喜欢藏餐的人占28%、没有提供有效信息的人占39%。

关于饭店的价格,其中有33%的人认为物价太贵难以接受,有17%的人认为可以接受,有50%的人未提供有效信息。

在居住方面,由于西藏处于寒冷的高原地带,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所以各地的房屋结构不尽相同。

有原木或木板造房的房屋,也有用牛毛编织的帐房,帐房是牧区最普遍、最古老的一种居住形式。

在拉萨地区,最常见的是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碉房。

碉房的外墙大多用石头堆砌,厚重而质朴。

但是由于门窗比较小,所以通风和采光的效果不是很好。

过去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建筑材料大多只限于石头和粘土。

建筑物比较低矮,几乎没有排污和消防设施。

据了解,自70年代末期以来,国家先后多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从青藏铁路开通前的2005 年开始,政府陆续投资对于拉萨八廓街等地区的房屋和管网、路面、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不同规模的改造和维修。

使当地居民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保留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然而,对于外来人口来讲却很难享受政府在住房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

据调查得知目前有83%的受访者在拉萨租住房屋、11%的受访者已在拉萨购买私人住宅、6%的受访者未提供有效信息。

通过对采访信息进行分类并进行分析之后,大致能将受访者平日的主要交通方式分为开车,步行,骑车及乘坐公交四种。

而受访者上班地点的远近程度和工作需要成为了影响其选择的主要原因。

在拉萨城区,过去中巴车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然而随着拉萨的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城区内公交车的出现,逐渐代替了曾经作为拉萨主要交通方式的中巴车,成为居民们新的选择。

曾经的中巴车票价为两元,而现在的公交车票价为一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出行成本。

除去以上几种主要交通方式,乘坐出租车也在居民的备选之列,但在拉萨,乘坐出租车的拼车现象比较普遍。

综上所述,生活在拉萨商业街的个体小商贩在服装上还是遵循故乡的习惯,不喜欢穿着厚重而华丽的藏装,而本地人更愿意穿上藏装出席一些活动。

但是日常生活里为了便利,也有不少藏族人愿意穿着更轻便的汉族服装工作。

当地物价普遍偏高,居民一般在当地购买服装,也有一些人更喜欢从内地或者家乡带回适合的衣物。

少数人为追求时尚或对价格较为敏感,他们更愿意通过网购来解决穿衣问题。

为了家庭健康考虑、不习惯当地的饮食,或是为了控制生活成本,大多数人
愿意在家里做饭来满足三餐需求。

生活节奏较快的人士习惯在外就餐。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餐饮创业者涌入这个城市寻求商机,四川饭馆作为主力军渐渐改变着当地饮食业的格局。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外地人来拉萨的途径有了更多可能,交通变得方便而快捷。

拉萨目前已经有了多条公交线路,渐渐取代之前的中巴车。

也许受制于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出租车行业一直不太正规,拼车载客的情形时有发生。

当然,绿色出行随着近年来的提倡受到人们的青睐,选择步行和骑行的人占了日常出行的很大一部分。

在以上的衣食住行方面,藏族的地域文化与异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达成和谐。

各个民族在维护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文化的同时,积极地从其他民族那里吸取精华,尝试接受异文化。

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丰富了本民族的地域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