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有砂石,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 腹, 膀胱里急,石淋即为尿道结石。砂石从小便道 出而止痛,石淋并发热淋时如无水道等紧急病情发 生,则应以先治热淋后治石淋。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气血瘀滞证 腰部或小腹突然发生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外阴部放射, 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二)湿热蕴结证 腰部或小腹持续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 痛,小便黄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 数。 (三)肾气不足证 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 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 细无力。
无
无 无 无
偶有发生
排尿无力 每日排尿1015次 偶尔发生
经常发生
点滴而短少 每日排尿15-20 次 经常发生 头晕,偶感视物 模糊
头晕
无
偶有头晕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标准说明: 无(0) 轻度(2分) 中度(4分) 重度(6分) 1、好:症状从轻或中或重,到无,症状消失;或从重到轻 (减4分)。 2、较好:症状从重到中,或从中到轻(减2分); 3、一般:症状无改变(评分值没有改变)。 4、差:症状加重(加分为差)。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血尿
1.发生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 志变化,防止发生虚脱。
2.患者虚脱时,立即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迅速遵医嘱补液。
3.向患者解释发生血尿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忧郁情绪,鼓励 患者多饮水,防止尿中盐类结晶的形成。 4.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嘱患者做跳跃运动,利于结石的排出。 5.穴位按摩,点按中极、关元、大横、腹结穴约60-80次,以酸胀为宜, 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肾俞穴,以酸胀为宜。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疼痛的持续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2.向患者解释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减少剧烈活动,鼓励患者 多饮水,利于结石的排出。 3.教会患者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和放松 方法。 4.遵医嘱给予解痉和止痛药物,病情较重者遵医嘱输液治疗。 5.肾绞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肾区,缓解疼痛。 6.肾绞痛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艾灸止痛,常选用的穴位有: 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有止痛,促排石的作用。 7.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选用生大黄等中药保留灌肠,可缓 解结石疼痛。
疼痛□
1.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中药灌肠□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血尿□
1.观察□ 2.解释□ 3.给药□ 4.其他护理措施:
1.观察量□ 2.饮食指导□ 3.饮水指导□ 4.其他护理措施: 1.观察量□ 2.饮水指导□ 3.其他护理措施: 1. 2. 3.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表1: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量表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一、护理效果评价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湿热蕴结证□ 肾气不足证□ 其他: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1.观察□ 2.解释□ 3.热敷□ 4.应用镇痛剂□ 5.其他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技术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护理效果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1.气血瘀滞证:宜选用行气功能的食物,如白萝卜、生姜、 桂皮等;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忌食甘薯、 栗子豆子等易胀气的食物及肥肉,油炸食物。 2.湿热蕴结证:饮食宜清淡,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 冬瓜、空心菜等,鼓励患者多饮水,可选用金钱草、玉米须 煮水代茶饮,以清热利湿。 3.肾气不足证:以选用温补的食物,如山药、桂圆、牛羊肉、 瘦猪肉、动物肝脏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健康指导
/
/
/
签 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用□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
姓名:
技术职称:
护士长签字: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量表
症状
血尿 腰部酸痛 上腹或肾 区疼痛 排尿困难 尿频 尿急 无 (0 分 ) 无 无 轻度 (2分) 尿红细胞<+ 偶有发生 中度 (4分) 尿红细胞 + ~+ + + 经常发生 重度 (6分) 尿红细胞>+ + + 持续腰痛,程度 重 持续腰痛,程度 重 腹肌很用力,无 法排出 每日排尿20次以 上 大多数排尿均尿 急 头晕明显,视物 模糊,影响日常 生活 实施前评价 日期 分值 实施后评价 日期 分值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膀胱 刺激征 □ 其他:□ (请注明)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穴位按摩 艾 灸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 中药灌肠 医 护 耳穴贴压 理 技 术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膀胱刺激征 1.观察患者排尿反应,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 无砂石排除,有无排尿突然中断。 2.遵医嘱给予中药汤剂口服,也可以给予金钱草、 车前草煮水代茶饮,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3.按摩小腹部,解除肌肉紧张,利于尿液排出,也 可点按肾俞,膀胱俞,阳陵泉等穴位,以酸胀为宜。 4.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可选用神门、皮质下、肾、 输尿管等穴位。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 (二)特色技术 1.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2.艾灸(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4.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不喝生水,少 食咸菜、火锅及腌制食物。 2.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建立健 康的生活方式。 3.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稀 释尿液,防止结石再次形成。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恶心呕吐□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间: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天 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恶心、呕吐 1.观察患者呕吐的次数、量及呕吐物的性状,皮肤弹性,尿量,尿比重, 血液浓缩程度,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等。 2.饮食宜清淡,低盐,忌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戒除咖啡、浓茶、 烟酒等。 3.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运动,利于结石排出。 4.呕吐严重者,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解痉、止吐药物,必要时遵 医嘱补液治疗。 5.患者恶心时可配合穴位按摩,如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6.可遵医嘱耳穴压豆,常选用的穴位有:神门、胃、交感为主穴,肝、 脾为配穴,留豆三天左右,每天按压耳豆2-3次,每个穴位2分钟,以耳 廓发红为宜。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 持乐观情绪。 2.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 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
患者不良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解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本病发病及 预后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建立好的饮食习惯。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稀 释尿液,防止尿中盐类结晶的形成。 3.指导患者给予低盐、低脂、低钙、低草酸、低嘌 呤饮食,少食肥肉、菠菜、奶类、甘蓝类蔬菜等。 4.定期电话回访或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督促 患者维持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