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淡妆浓抹总相宜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艺术。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可是目前初中品德课堂提问存在提问主体意识淡化、提问目标意识不强、提问时机把握不到位、提问方式单一、提问对象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要构建高效的初中品德课堂,应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从精心设计提问,把握提问梯度, 价值引导,活动探究,面向全体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

”如何导呢?他说:“一要
提问,二要指点”。

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
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

“提问”是联系师
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也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品德教学中,若
能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既可起到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亦可调动学
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

因此,实现初中品德课堂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初中品德课
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当前初中品德课堂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初中品德课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动和魅力。


然许多教师对品德这一学科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但是纵观当前的初中品德课堂
提问中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问题的设计主体意识淡化,在问题设计时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
背离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学习的起点。

课堂提问缺乏目标意识,品德课堂中教
师的提问多而不精,过于频繁,看似问题多多,实则空洞乏味,设计的问题大都
乏启发性和思维价值。

其次课堂提问时机把握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一线品德教师都是兼职品德老
师,受自身专业素养的局限,极少有教师能够关注课堂生成,及时把握提问时机,
追加提问,往往与好时机失之交臂,错过教育的契机。

再有课堂提问方式单一。

初中品德课堂中,教师几乎采用单句、直问式。

长期单一的提问方式,不但不能
有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反而使学生对品德课产生厌学情绪。

除此之外课堂提问中还存在提问对象不合理的现象。

这里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提问对象定势。

尤其是在品德公开课堂,不少教师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精彩流畅,总会请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来回答,长此以往,品德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就会缺乏兴趣,游离于课堂之外,成了少数人的品德课堂。

另一个是提问对象随意。

课前、课中没有备学生,不能挖掘并发现学生这一现有课程资源,不能做到心中有数,随意提问,缺乏典型性和说服性。

以上都是当前初中品德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善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不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二、初中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问题明确,启发道德认知
课堂提问要明确,这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

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

提问前,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不要问得太广太深。

否则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教师问题的真正意思,会随意回答。

教师再为了得到需要的答案一味地问下去,这样的提问根本没有意义,不能达到提问真正的目的。

(二)梯度问题,推动认识深入
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

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提问要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为提高课堂提问效益,我们提问时要尽可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有一定的深度。

要遵循叙事性(是什么),叙理性(为什么),发散性(延伸和推广)的顺序逐步深入。

即便是常见的认知,也要变换角度,使问题新颖,而不要简单重复。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适应中学生活、调适自己的心理、加强道德修养的能力,以增强自尊、自信为重点。

换句话说,主要从学生自我修养和完善来构建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在备课和编写教案时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提问这一环节。

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21页“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这一知识点时,假如让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为什么自负自卑者所追求的目标必然失败呢?”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卡壳”、冷场的现象,以致挫伤这些学生的学习
参与活动并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更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认真体验,积极探索,逐步学会做解决问题的主人。

(五)面向全体,提问顾全大局
我们有不少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很少提问他们,而对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会经常地去提问他们。

这样会挫伤个别后进生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确实有差异,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曾说:“对儿童教学与教育的成绩,决定于老师对他们差异的估计程度。

”因此,我经常以组以列为单位进行火车式的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

所以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相信“我能行”,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一定要注重其有效性。

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法宝。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鸿,有效提问——构建高效的课堂, [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2] 陈光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引导艺术——品德课程教学摭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02)。

[3] 吕仕花,课堂提问的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网络资源:俞张英,问题,让课堂展开有效对话,萧山区品德教研网。

Power by YOZOSOF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