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为积极响应国家“两减”政策,为植保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昆虫防控上拓宽视野,我院邀请了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从事抗虫基因研究的李华荣博士在12月7日下午3时做了题为“RNAi for Insect Control”的学术报告。

此次交流会议由校长助理、农学部部长王进军教授主持,向仲怀院士出席了此次报告会。

首先,李华荣博士对RNAi在WCR(Western Corn Rootworm)防控中的概况做了简短的介绍。

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研发RNAi防控WCR的过程以及重要成果。

他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RNAi防控中WCR中,长片段的dsRNA起了重要作用而并非小片段的siRNA。

接下来他又证明了RNAi在WCR中是系统性的干扰,而并不会结合内源RNA进行扩增。

这两大重要发现在为接下来的利用RNAi转基因技术防控WCR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交流环节中,听众与李老师就RNAi防控技术是否会产生抗性、长片段dsRNA在杀虫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因,以及开发新转基因作物在安全评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Jean Kallerhoff教授在34教4楼报告厅进行了以“Understanding plant respons e to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a major challenge into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face environmental issues”为主题的报告, 阐述了理解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是面对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以及植物在自然环境对重金属胁迫的分子生物学反应。

此次学术交流吸引了众多农学专业老师同学的参加,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讨论了相关问题。

主讲人关于重金属环境对植物的整体胁迫反应问题的阐述,启发了农学实验科学转向整体实践成果的思潮。

下午4点半,我院邀请Jean Kallerhoff教授和Sovan Lex教授进行法国图卢兹大学留学信息交流。

通过教授幽默的语气和言语中夹杂的零星汉语,使整个交流氛围异常轻松。

其中浓郁欧洲文化底蕴、雄厚科研实力、法国南部图卢兹优美环境和诱人的留学生项目(ENSAT Campus)吸引了很多有留学意向的同学。

Sovan Lex教授以谚语“学在图卢兹,赚在里昂,玩在巴黎”结束了留学介绍,随后同学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两位教授交流。

整个留学学术信息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2014年11月19号上午九时,应我院何林教授邀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副教授Thomas Van Leeuwen来我院四楼报告厅开展了题为“From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mode of action: on overview of spider mite resistance research(从抗性机制到作用模式:螨类抗药性研究述评)”的学术报告。

学院部分教授及青年教师们,以及全体13、14级研究生同学听取了此次报告。

Thomas Van Leeuwen副教授主要从事重要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机制研究,特别是在杀螨剂毒理学与农业害螨抗药性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本次报告中,Thomas副教授以其团队开展的实验及实验成果为载体,就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在两种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作用下,抗药性变化情况及机制进行讲述。

详细阐述了螨在线粒体基因组、P450等抗药性和解毒突变位点的差异表达。

报告完毕之后,我院部分师生针对自己感兴趣和有疑惑的地方与Thomas副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最后,Thomas表示很高兴来到中国,来到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并将进行为期三天的参观和交流,欢迎各位同学前来探讨问题、交流想法。

10月10日晚上七点,我院“硕博论坛”之“生物化学通讯研究及其应用”主题活动在院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

本次硕博论坛邀请我院青年教师肖伟副教授作为主讲人,我院2014级全体研究生和部分研二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研会学术部部长严伟主持。

在本次论坛中,肖伟老师围绕论坛主题给我们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主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科学生活化以及研究生的怀疑批判意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肖老师饶有兴趣幽默风趣地讲述了他近七年国内国外的研究生活,过去以昆虫信息素的化学通讯研究为主的科研经历和现在以桃柱螟对信息素增效烯烃的感受方式以及新一代性诱剂开发为主的研究方向。

特别是他讲的科学生活化对我们如何更好地完成研究生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其次,肖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谈到研究生应该培养一种怀疑批判的科学意识,科学生活化之后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后,肖老师认真细致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园艺研究所邀请,谭老师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加拿大进行访学,调查加拿大外来入侵植物现状,探讨防治策略。

此行中,谭老师深感生物入侵危害的严重性,特将此次行程中的见闻感悟以及国外在入侵植物方面的研究分享给大家。

在这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研究中,谭老师一行共调查了温哥华、里士满、本拿比等多个城市的168个地方的入侵植物现状。

调查结果中记录了36种外来入侵植物,拍摄入侵植物的特征,采集保存标本。

同时,谭老师将这些植物的越冬策略进行了分类统计,共有植物生长、种子、根系存活等在内的五种越冬方式。

最后,谭老师着重讲解了如何管控外来入侵植物。

报告结束之际,谭老师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警醒我们加强生物安全的意识。

外来入侵植物也被称作“超级杂草”,不仅可以造成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产生活,严重时甚至可以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而外来入侵植物的传播途径包括人为传播,人为有意引进和无意携带,并且一旦入侵很难根除。

对于入侵生物,“防患于未然”是很好的管理策略。

所以,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生物安全意识势在必行。

2014 年11月20日上午9点,在植物保护学院四楼学术报告厅,美国嘉吉公司植物病理学家陈宇博士应邀为我院做“油菜病害在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植物保护学院病理专业教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本次会议由青玲教授主持。

在本次报告中,陈宇博士先简要介绍了一下影响油菜种植的条件,包括天气状况、病虫害、种植制度、病害、化学药剂的使用等。

再主要从加拿大油菜生产状况,加拿大和世界油菜的病害问题,他的研究重点方向以及在我国重要的两类油菜病害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其中,重点讲述了油菜病害的研究进展,列举了油菜立枯病、黑斑病、霜霉病、白锈病、根肿病、菌核病等油菜常见病害。

同时,陈宇博士着重介绍了在加拿大最严重的油菜黑胫病(Blackleg)的发病规律、病原物的循环史、防治策略以及筛选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问题。

此外,陈宇博士还介绍了在我国发生的油菜菌核病和根肿病。

陈宇博士形象生动地讲解了关于油菜病害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油菜病害的认识,同时我院肖崇刚教授结合他的多年研究成果为我们补充了很多油菜根肿病的知识。

最后,衷心感谢陈宇博士不远万里来我院做的精彩报告。

2014年12月1日下午三点,在学院四楼报告厅,中国农业大学范在丰教授作了题为“我国玉米病毒病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本次报告由校科协、植物保护学院、柑橘研究所共同主办,报告由青玲教授主持。

植物病理专业教师以及2013级、2014级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范在丰教授是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主要从事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病毒与植物的互作以及转基因植物抗病毒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本次报告,范在丰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普遍存在的几种主要玉米病毒病以及它们的病原病毒和传毒媒介,粗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一般由灰飞虱传播、矮花叶病(甘蔗花叶病毒、蚜虫传播)、致死性坏死病(种传病毒,危害大)、褪绿斑驳病等。

之后,范教授介绍了几种与植物病毒互作的玉米因子,着重讲解了ElonginC因子和VDE因子在甘蔗花叶病毒侵染玉米过程中的作用。

范教授将玉米因子作用的分子机理与病毒病防控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病基因敲除技术的全新防控病毒病的设想,引起了在场同学的思考。

最后,在场师生和范在丰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对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探讨。

华中农业大学谢甲涛副教授于34教二楼大会议室作了关于核盘菌真菌病毒多样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余洋老师主持,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的老师及同学们参加了本次报告。

谢老师从核盘菌及真菌病害的概念、核盘菌病毒多样性、多类病毒性质应用、核盘菌病毒应用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防治真菌病害的生防菌研究。

报告内容详实、深入,应用历时数年的大量田间数据阐述了核盘菌真菌病毒作为防治田间多发真菌病害的优势和前景。

在交流过程中谢老师分享了一些实验心得:第一,要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科研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互相帮助、多多交流,思想的碰撞往往能激发更多的灵感。

核盘菌作为一种寄主范围极广,侵染十字花科作物以及其他作物的植物病原真菌,研究其内部寄生病毒,对于防治油菜菌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2月19日下午两点半,植物保护学院“硕博论坛之文献分析与论文写作”主题活动在院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

本次硕博论坛邀请我院青年教师申光茂老师作为主讲人,我院2014级全体研究生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首先,申光茂老师围绕“文献分析与论文写作”这一主题,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在文献查阅和论文写作方面的经验。

申老师开讲便提出“论文的内容是通过实验做出来的,但做什么内容是看文献看出来的!”这一独到见解,阐述了文献的重要性。

申老师强调在文献阅读过程中结果部分是阅读的核心,必须做到精读、细读,而对于讨论部分则“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阅读”。

最后,申老师还为大家讲述了在论文写作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场讲座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使同学们的学术技能得到提升,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