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体育教学中的”学困生”
摘要:体育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因此转化”体育差生”的问题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从了解体育差生的成因和针对体育差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转化对策两方面入手,就如何转化”体育差生”做了阐述。
关键词:体育差生成因转化对策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优越条件和社区活动场地存在的局限性,使这一代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而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体育教学中,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体育差生,他们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从长远利益来看,社会将向着知识密集型的高智能的方面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竞争更加激烈,没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是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所以,重视体育差生的转化,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了解体育差生的成因
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学也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使他们不断进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差生转化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就有必要对差
生的形成原因进行细致地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身体素质差
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的好坏是掌握技术的基础。
有些体育差生本身体质差、健康状况不良;要求较高的动作更是束手无策,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
因而常为这些苦恼,总觉得不如他人,不敢做练习,对体育活动提不起兴趣,长期如此下去,最终成为差生。
(二)心理素质差
经了解,大多数体育差生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体育观、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任务、价值认识不清,缺乏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体育素质不高,屈服于困难、意志薄弱。
没有较强的竞争心理,处于被动、退缩状态。
这是产生差生的另一原因。
(三)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每个学生在学习一种新技术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完成。
一些学生因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可能学不会”。
由于事先有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抑制了自信心。
学习时过分紧张,不敢放开手脚练习,因而限制了能力的发挥,当然很难学好,而掌握不了所要学习的技术,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认识,使自卑感成为一种固定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结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成为差生。
二、针对体育差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转化对策
面对差生的各种原因,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运用到差生转化工作中去,使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转化之目的。
基于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运用如下对策转化差生。
(一)全面关心学生,正确看待体育差生
“体育差生”虽然完成动作有困难,但他们渴望成功,有着强烈的成就需要。
所以教师对“体育差生”不应歧视和挖苦,不随意批评、指责他们,而应详细了解造成他们不能完成动作的原因所在,实行针对性教育,对症下药,排除他们的忧虑,树立全面关心、共同进步的观点。
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情况,以便在课外体育活动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特别的游戏,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
良好的班风对转化“体育差生”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学生在体育课中对“体育差生”的歧视基本都是不带恶意的,最多也不过是口中说说而已,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时,“体育差生”影响是比较大的,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因此,在班中营造一种平等互助的班风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上一些特别的游戏课,让”优生”认识到人各有所长,不能以偏概全,亦让“差
生”认识到自己在体育课中也有自己的“强项”。
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几个游戏例子:1.角力比赛。
让跑得慢的肥胖学生在角力游戏中争取胜利;2.障碍跑接力。
特别设计几个低栏,让学生从下面钻过去,结果平时老是埋怨矮小体弱的和跑得慢的学生很艰难才能钻过去,而矮小的学生一下子钻过去,成为障碍跑比赛的“高手”;3.叫号起立反应游戏。
我特别叫了几个平时注意较易分散的高大学生和几个体质较差的学生进行比赛,结果体质差的学生成了胜利者。
每进行一次游戏我都不失时机对“体育差生”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对其他的学生进行教育。
通过这些特别的游戏课,使“差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态度,让其他同学也明白歧视“体育差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尊重和信任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有时“体育差生”在体育比赛中,往往被同队队员认为是拉后腿的,使他们的自尊心受挫,产生自卑感。
教师应立刻告诫有轻视“体育差生”行为的其他同学,并要求其他同学帮助和鼓励他们共同把比赛搞好。
“体育差生”在比赛中如果有较好表现,教师应及时表扬,使他们知道自己价值所在,用尊重和肯定来扶植他们的自尊心,激发起学习的内存力。
在转化过程中应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恰当的位置和指导他们去完成动作,以表示对他们的信任。
(四)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在教学中,一些技术动作一般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但对于个别差生常常很难做到,甚至不可能做到,如果老师把他们与其它同学一样要求,教学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当区别对待,只要他们能认真努力完成练习,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练习难度和要求,如400米跑练习,要求一般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但个别差生可不计时间,这样可使他们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参加练习,并在练习中得到应有的锻炼。
(五)给学生多加鼓励和表扬
教师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成为今后学习的推动力。
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思想、学习、行为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正面诱导,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克服行动和心理上的各种障碍。
当学生克服了某一困难,在学习中取得了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提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并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如此必将使他们逐步形成由后进变先进的强大内驱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让他们把习惯与同学比较转换为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使其经常看到自己的进
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体育差生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因此转化差生工作任重道远,但只要教师重视对他们的教学,具有爱心,能认真了解差生的情况,选择适合具体情况的有效办法,时时关注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充分调动他们的锻炼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才能真正、有效地转化体育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试论学校心理学的未来趋势[J].教育研究,2001,(7).
[2] 彭雄辉,等.制约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J].中国学校体育,2000,(1).
[3]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