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共17页
剪刀的雏形是由小刀演变而来的,古人常用小刀切、削、裁、割之用,
然而在切割丝帛之物时感到不便,于是在实践中用两把小刀相对而切, 这样丝帛之类就容易断开,这就是“剪”的动作起源。中国现存最早的 剪刀实物,是从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它长14 厘米、厚0.6毫米,剪身素纹,剪柄上铸有绳纹,环的顶端有一圆孔,使 剪可系可挂。此剪是西汉劳动人民利用金属弹性发明“交股屈环”造型, 使两刃相连,剪后能自动复原的最好实物例证。到了唐代,剪刀的使用 已十分普遍,材质也从青铜发展到银、铜、铁皆有。形状虽仍是“交股 屈环”造型,但富贵人家对剪刀的装饰却十分讲究,如唐代银制剪刀, 运用錾珍珠、鎏金錾刻花鸟纹等工艺,十分华贵精美,可见盛唐时期人 们对一把剪刀也不惜工本,极尽雕琢装饰之能事,所以剪刀不仅是日用 工具,也成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品。从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中“不知 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也可看出剪刀在唐代使用已非常普 及。而后,剪刀的造型发展成为剪刃末端相叠,由一颗销钉相连,每片 剪刀都有独立的圈形柄,以便两指套进用手指开合而剪,这就是现代常 用的剪刀。
中国古代刀剑——皇甫江收藏馆
皇甫江 刀剑收藏家,号拔刀斋,收藏古代兵器超过5000件。
原籍黑龙江哈尔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特聘顾问和主要的 私人合作者。著有古兵器专作《中国刀剑》、《刀剑春 秋》、《三国神兵》。他多次为世界知名博物馆和拍卖会 鉴定古兵器,担任大型电视剧《三国》的兵器总顾问,央 视《探索发现》栏目特约兵器史顾问。2019年,皇甫江开 办拔刀斋刀剑天下论坛,现已成为世界最大最专业的中国 古兵器研究网站。
•我们生活中的剪刀
中国名剪刀业
张小泉和他的剪刀
张小泉,明末安徽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 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 的好手艺。 明朝末年,灾害频繁,烽烟四起。黟县百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父 子二人,制剪为业,小泉刻意求师访友,技艺大进。经过反复琢磨, 终于创制出嵌钢制剪的新技术。他选用闻名的“龙泉”钢为原料,制 成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因而名噪一 时。一些专业艺人如裁缝、锡匠、花匠等慕名前来定制剪刀 。
谢谢
博物馆概况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是由杭州市政府出资建设的国家级 专题性博物馆,馆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 化街区。
博物馆功能定位主要为宣传和弘扬我国悠久的刀剪的 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集收藏、研究、展示、 教育、宣传、娱乐、购物为一体 。
• 锋刃写春秋 泉传统制剪工序中有两项 精湛独特的制作技艺历经磨练 被延续下来,一是镶钢锻打技 艺,造剪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 的常规,选用浙江龙泉、云和 的好钢镶嵌在熟铁上,并采用 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 制,经千锤百炼,制作成剪刀 刃口,并用镇江泥砖磨削;二 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 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 山水、飞禽走兽等纹样,栩栩 如生、完美精巧。
• 从工具到武器 • 刀与我们的生活 • 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刀剑 • 铸剑锻刀 • 悍刀宝剑
刀剪天下
• 剪刀起源与演变 • 我们生活中的剪刀 • 中国名剪刀业 • 张小泉和他的剪刀 • 剪刀的制造
剪刀的起源
剪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文献里就有关于剪的记载: “《说文》云:‘获禾短镰也。’”艾,通刈,略似现在的剪刀。辅佐周文 王夺得天下的周公旦曾经担任的官职也叫做“剪”,相当于现在的卫生部部 长。在古代,剪具有 辟邪以及铲除妖魔鬼怪的作用,后来剪刀逐渐发展成 为民用的实用工具,从很早的时候起,剪就成为老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家 用电器”之一。剪刀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剪” 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还有一把刀”。
馆藏精品
白玉嵌宝石柄乌兹短刀 藏品类别 刀剪剑 年代 十八世纪 尺寸/重量 全长39厘米(不连鞘),
刃长25厘米,净重406克
汉环首刀
藏品类别 刀剪剑 年代 汉代 质地 钢铁 尺寸/重量 全刀长度达117.5 厘米, 宽约8厘米,最厚处5毫米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系宣传和弘扬我国悠 久的刀剪剑的技艺,挖掘和保护传统手工 艺的国家级、专题性、平民化的博物馆。 馆区四周景色宜人、文化底蕴浓厚,馆内 服务实施齐全、功能完备,具有专业特色、 杭州特色、运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