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俄能源发展现状1.1 能源资源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七,占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的6.1%,储采比为21.3,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5。
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12,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4%,储采比为13.4,远低中俄能源现状比较和合作前景高世宪(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摘要:本文分析了中俄能源发展现状,中俄同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天然气、石油、电力出口规模不断加大;而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大,加快机制建设,为能源合作提供有效保障,推进中俄能源合作发展。
关键词:能源合作;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 TK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6)04-0031-05收稿日期:2006-03-22作者简介:高世宪(1964-),男,江西吉安人,研究员,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能源经济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Russia. They arebig energy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in the world. Energy resources in Russia is rich and the potential ofdevelopment is big. The export of natural gas, oil and electricity is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China抯energy reserve per capital is low. Energy demand will increase with the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cooperation potential in energy filed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s big.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energy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through establishing mechanisms.Key words: energy cooperation; current status; prospects于世界平均水平。
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尤其丰富,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天然气探明总储量的26.7%,储采比为81.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7。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居世界17,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2%,储采比为54.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俄同为世界煤炭资源丰富国家,煤炭探明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在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分别占17.3%和12.6%。
俄罗斯储采比大于500,中国为59,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9。
1.2 能源生产2004年俄罗斯原油产量4.587亿t,为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与探讨国,原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1.9%。
石油生产不仅是俄罗斯主要支柱产业,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
中国是世界第六大原油生产国,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4.5%。
2004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5891亿m3,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1.9%,25%以上的天然气供出口。
中国天然气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产量增长迅速,但规模不大,天然气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5%。
2004年俄罗斯煤炭产量2.8亿toe,为世界第五大煤炭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1%。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5.3%。
1.3 能源消费中俄同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俄罗斯能源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3.6%和6.5%,为世界第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
由于资源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俄能源消费结构存在 研究与探讨 Research and Approach巨大差异,俄罗斯能源消费总量中天然气占54.1%,而中国仅为2.5%;中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69%。
中俄人均能源消费量差异悬殊,俄罗斯人均能源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9倍,而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
特别是人均优质能源消费量差异更大,俄罗斯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为中国的93倍。
2 能源合作前景中国能源市场巨大,改革开放20多年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俄可以在能源领域开展积极、务实的合作。
2.1 能源资源和市场具有互补性俄罗斯与中国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也比较丰富。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的油气资源明显不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油气等能源的需求增长十分迅速,但受国内资源的限制,进口油气不可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与探讨避免。
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丰富,而市场相对不足,从地理位置上看,与中国接壤,输出能源条件比较优越。
中国电力市场潜力巨大。
“十五”期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快速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用电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生活用电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10,电力市场潜力很大。
目前中国各大电网已具备相当规模,各电网主网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全国联网,为进口周边国家电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 能源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俄罗斯是油气资源大国、生产大国,而且也是长期、稳定的能源净出口国,同时,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加大能源生产的巨大潜力,向中国出口一定数量的油气是可能的;而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仅靠国内能源资源难以维持的,能源进口数量和对外依存度将不断提高。
因此,今后除应立足国内,不断增加能源供应能力外,还需要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油气资源生产国,进口更多的能源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
从俄罗斯方面看,要继续保持世界油气大国和经济强国的地位,就必须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更多的油气资源基地和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因此,需要有更多资金、人力和市场的支持;中国是俄罗斯的近邻,有较充足的外汇储备和人力、物力资源,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十分愿意在俄罗斯需要时予以必要的帮助,因此,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油气方面的合作,能够实现双方的共赢。
2.3 能源合作的重点领域在1996年4月,中俄两国就曾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2000年7月续签)。
按此协议精神,两国相关企业进行了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天然气管道、萨哈林天然气等项目的长期合作研究。
2.3.1 石油、天然气油气领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也是合作基础最好的领域。
俄罗斯-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管线已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政府间也签定了有关协议,并在积极推进,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管道建设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有待进一步磋商和推进。
中国愿意推进中俄石油管线和天然气管线建设,参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并参与后勤支持和辅助设施建设。
中国还愿意提供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技术支持及其他技术服务和劳务输出,参与石化业务,包括炼油厂和加油站的建设与经营。
2.3.2 电力、煤炭中俄也可以在电力领域开展项目研究与评估,在专家级别上就电力开发开展中长期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发挥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具有优势的电力企业的作用,参与电站、输变电线路及其他电力项目的建设。
中俄之间区域电力联网可实现资源互补、错开峰荷、节省装机,降低电力成本和电费、提高系统可靠性,利用偏僻地区水电和可再生电力资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可以组织专家进行区域联网的可行性研究,争取在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和协调下,促进区域电网联网工作,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扩大对中国供电规模。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中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共同开发水力资源。
2.4 能源领域合作的设想中俄能源合作外部环境已经具备,两国政府应该加强磋商和协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积极推进。
2.4.1 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级对话和合作机制中俄之间能源合作领域宽泛、潜力巨大,为了更好地促进中俄能源合作顺利进行,应该建立两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多级对话和合作机制。
首先,建立两国部长对话机制,增强互信,为能源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能源合作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开展积极的能源外交对话和联系,加强准确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并组织力量开展能源合作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研究与探讨 Research and Approach其次,建立企业间的对话机制。
能源领域的合作有其特点,涉及面广、周期长,两国企业在政府合作意向形成过程中可以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两国能源项目的合作起参谋作用;项目合作意向一旦生效,企业可以积极推进其进展,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效率。
再次,建立社会民间的对话机制。
为了更好地利用一切有用的资源,通过社会对话,如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对话,可以达到信息共享,减少投资风险。
2.4.2 加快机制建设,为能源合作提供有效保障实质意义的中俄能源合作尚处起步阶段,需要有良好的机制给予保障。
两国在能源外交、能源政策上应该积极创造合作所需的良好外部环境,促进能源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启动能源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并适时开展技术合作,优化能源贸易和投资环境,降低商品、资本和服务流动成本。
2.4.3 确定优先项目,开展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中俄能源合作,应该在确定一批优先项目的基础上,再进行可行性研究,将能源合作不断落到实处。
未来的优先项目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气的合作勘探、开发、输送,以及电力等领域。
为促进中俄能源合作,应在考虑从俄进口包括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同时,还应考虑在节能、能源资源保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液化天然气、电力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互投资、劳务输出、经贸往来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2006年3月24日,瓦锡兰-燃气热电联供及分布式能源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全面展示了瓦锡兰在分布式能源与热电领域的最新技术。
成立于1843年的芬兰瓦锡兰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中低速柴油(天然气)机及其相关发电设备制造公司,产品广泛用于天然气、燃油和生物燃料发电厂。
目前总部设在芬兰,法国、荷兰、意大利都设有制造厂和技术开发中心,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0多个独资公司。
瓦锡兰公司生产的发动机用于主发电、应急备用、船舶推进和车辆牵引,该公司年销售额达2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