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类型
从环境性质: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从人类的影响大小: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从物理角度:隔离、封闭和开放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气候带
•土壤带
•植被带
•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主要由气候
(水热条件)决定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经向变化规律
•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
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
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
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
原→荒漠→森林
海拔高度变化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
•由气候和地形造成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
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
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
•植被依次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山地北坡和南坡间植被存在显著差异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急流(含氧高)/缓流(水底多污泥,底层缺氧)
•静水:湖泊、池塘、水库
•静水群落的分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湖沼带(limnetic zone)、深底带(profundal zone)、底层带(benthic zone)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但寒冷海域区系丰富,热带海域较贫乏
•群落分带:
–潮间带(intertidal)或沿岸带(littoral zone)
–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或sublittoral zone)–半深海带(bathyl zone)
–深海带(abyssal zone)
–大洋带(pelagic zone)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
•耐阴湿、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度的热带气候地区
热带雨林中乔木的板状根
以及著名的白藤属(Calamus)和兰科附生植物热带雨林中的老茎生花
优势,豆科植物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我国的热带雨林
中国草原群落的特点
•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
•具有山地草原
•我国草原可分为4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
荒漠(Desert)
•荒漠植被是指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优势的稀疏植被
•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
冻原tundra
•寒带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
冻原的环境特点
•冬季漫长而寒冷,有6个月见不到太阳;夏季短促而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0-10℃,植物生长仅2-3个月。
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年降水量不多
•冻原土壤的永冻层是冻原生态系统最为独特的一个现象。
冻土层上部是冬冻夏融的
冻原植被的特点
•植被种类组成简单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植物极其耐寒
•通常全为多年生植物,没有一年生植物
森林沼泽若尔盖高原沼泽
芦苇沼泽丹顶鹤黑颈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