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中的地理知识点归纳

一带一路中的地理知识点归纳

一带一路中的地理知识点归纳
“一带一路”在2015年被正式提出,“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可以说是继第一次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一次新的地理大发现。

“一带一路”中的自然地理知识亚、非、欧三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被“一带一路”串在一起,它们占据了大半个地球。

“一带一路”沿线地形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深厚。

“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理位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纬度范围大致为34°N-56°N,4°E-109°E,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跨越了亚洲、欧洲,向西可至大西洋,往东可以延伸至太平洋,南部通至地中海。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还经过里海、黑海的南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经纬位置的范围大致为6°S-45.5°N,12°E-121°E。

亚洲、非洲、欧洲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水域
绑在一起。

因此,“一带一路”沿线的经纬位置的范围大致为6°S-56°N,4°E-121°E,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涉及亚、非、欧三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形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主要地形区依次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图兰低地、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西欧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沿线主要山脉有秦岭、祁连山、天山、阿尔卑斯山。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沟通的主要地形区为江南丘陵、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东非高原、阿拉伯高原,沿线有欧洲名山——阿尔卑斯山,莱茵河、多瑙河发源于此。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还有被誉为“非洲屋脊”的乞力马扎罗山。

“一带一路”沿线的河流和湖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锡尔河、阿姆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第聂伯河、多瑙河、莱茵河。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湖泊有太湖、青海湖、巴尔喀什湖、里海。

其中青海湖因面积为我国最大,位于我国西部,当地人也称其“西海”。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河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恒河、尼罗河,其中珠江是我国水量第二的大河。

“一带一路”沿线的气候“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以温带气候为主,也有亚热带的地中海气候。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气候。

“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资源“一带一路”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光照充足,气候资源丰富。

其中的东亚、东南亚、南亚、西欧等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沿线的其他地区水资源匮乏。

其沿线的东南亚、东亚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煤、有色金属、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丰富,西亚、北非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一带一路”中最诱人的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灾害“一带一路”东段地区台风、旱灾、涝灾频繁发生。

南亚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旱灾、涝灾。

东南亚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

“一带一路”沿线中段的中亚、西亚、北非的主要自然
灾害是旱灾、沙尘暴,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其西段的西欧、东欧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低温冻害,因其所处的纬度较高。

“一带一路”中的人文地理知识“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的经济差异较大,西段是经济发达的西欧地区,中、东段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

从文化角度,“一带一路”跨越了东亚、东南亚、印度、伊斯兰和西方文化区,文化差异较大。

“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一产业“一带一路”东段地区的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形成许多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再加上大部分位于温带、热带地区,热量充足,所以农业较发达。

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三角洲地区。

而其中段地区,因水资源缺乏,沿线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且节水灌溉技术发达。

“一带一路”西段主要是欧洲地区,欧洲西部全年温和多雨,故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二产业“一带一路”沿线在我国境内的部分,工业以能源工业、制造业、加工业为主,中
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迅速。

制造业、采矿业是东南亚的支柱产业。

中亚地区主要依靠能源工业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西亚、北非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十分丰富,所以沿线的国家主要是开采矿产,但由于技术落后,只是将开采的矿产进行初加工之后出口至日本、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东段部分主要位于西欧。

西欧的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主要是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另外其科技水平高,主要发展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三产业“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三产业正处于成长期。

中国的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的产值占所有产值的比重增长较快。

东南亚的旅游吸引力与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中亚地区的第三产业还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

西亚地区的第三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很大。

因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使得该地区的资金充足,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好。

北非地区由于经济较落后,其第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而西欧地区,经济发达,人文气息浓郁,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达。

“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中国,黄种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宗教信仰比较复杂,大部分都不信仰宗教。

中国地域辽阔,因此各地的文化景观有着各自的特点。

东南亚是黄种人的一大居住地,信仰佛教是主流。

在中亚、南亚、西亚生活着的白种人很多,但是宗教信仰有差异。

中亚人大多数都是穆斯林。

南亚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西亚地区以阿拉伯民族人口最多,多信奉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

撒哈拉以北的非洲以白种人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

东欧、西欧地区是白人的故乡,多信仰基督教。

除此之外,各地区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欣赏民族服饰,了解各地美食,观赏异地风情等都是人文地理的魅力。

城市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热岛”,为什么叫“热岛”呢因为城市的特殊环境使其气候与别处不同,城市气候相对郊外农村气候来说是个气候岛。

例如,城市热岛、干岛、
雨岛、烟霾岛、雾岛等。

由于城市中人口密集,工业发达,能耗巨大,绿地较少,使城市中大气环境严重污染,形成多种环境公害。

城市也是一个相对周围农村而言的高浓度大气污染岛。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以上。

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以上。

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流通,使城市风速减小,让人容易感觉“闷热”。

两地的相对方向是指:正东、正西、正北、正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如下经纬网局部图:
图中没有经纬度,就根据面对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读:a在b的正北、在d的正西、在c的西北。

b 在a的正南、在c的正西、在d的西南。

c在b的正东、在d的正南、在a的东南。

d在a的正东、在b的东北、在c 的正北。

读图时注意:在同一经线上读正南或正北,在同一纬线上读正东或正西,在两个正方位之间读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已知两地地理座标,判读两地相对方向。

例:a地(30n,60e),b地(20s,70w),则ab两地的相对方向是。

构图时注意:偏东经线画在东侧,偏西经线画有西侧,偏北纬线画在北侧,偏南纬线画在南侧。

如果画出来的图中经度差超过了180度,则把图中东西两侧的经线位置交换后再判读。

如把上面例题改动一下:
a地(30n,120e),b地(20s,70w),则ab两地的相对方向是。

如果画成下图,ab的相对方向就会判断错。

因ab 间在图中的经度差是190度,超过了180度,两条经线的东西位置要交换。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

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

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