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 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评述唐太宗的政绩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盛 世奠定基础。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 仁义为本,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制度;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明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 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形成贞观之治 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基础。
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 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 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 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我测评: 2003广东高考问答题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
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 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 于人力也”。
推向更为辉煌的阶段。
二、贞观之治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商旅野宿”
──《贞观政要》
探究问题二:
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局面?有何表现?
二、贞观之治
(一)表现(概念):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 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历 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2、积极影响: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促进民族进一步融合,巩固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唐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
①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吸引力 ②发达的交通,为中原与边疆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探究问题四:
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什么外交 政策?对朝鲜、日本产生什么 影响?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步辇图》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 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 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
①设鸿胪寺 ②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2.中外交往概况
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贸易往来频繁 ③外来宗教传入 ④玄奘取经 ⑤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3.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③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兴起 发展 鼎盛 衰落 灭亡
治贞 观 之
政武 绩则
天
世 开 据 藩 乱 安唐 藩 义 唐 元 镇 史镇 末 盛 割 之灭 起
一、玄武门之变
探究问题一:
1、李世民是否具有为帝的实力? 2、李世民是如何登上皇位? 3、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 门之变?
★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 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 长守富贵。
3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 在?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1.以德化民,民惟邦本
2.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3.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4.广开言路,克己纳谏
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6.以诚相待,民族融合
7.对外交流,兼收并蓄
开国元勋 贞观政绩 晚年过失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反躬自省
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凌烟阁24功臣图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 李孝恭 、魏征、 刘弘基 、屈突通 、尉迟敬德 、 高士廉 、李靖 、 殷开山 、段志玄 、长孙顺德 、 秦叔宝 、柴绍 、 侯君集 、张公谨 、程 知 节 、 虞世南 、张亮 、 刘政会、 唐 俭 、李 勣 、 萧 瑀 、
请从“时会” 与“人力”两个方面, 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参考答案:(13分) 隋末农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
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 出现奠定了基础。(7分)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 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6分)
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摘自 《贞观政要》)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 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 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 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 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 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 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 中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 仁义为本,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制度;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明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 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形成贞观之治 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基础。
() () ()
皇帝 中草 门 审 尚 执 书拟 下 批 书 行 吏户礼兵刑工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阶段 皇帝
主要贡献
创 隋文帝 最早开始分科考试 立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是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 完 武则天 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 善 唐玄宗 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
(二)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
政治方面:
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3、完善三省六部制
4、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经济方面: 5、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文化方面:
6、完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 7、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三、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自古以来,有很多帝王能平定汉族地区,但却无 法制服四周的少数民族,我的才干并没有超过古人, 但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先前的帝王们只知道重视汉族,却总轻视少数民 族,只有我能像爱护汉族一样爱护他们,因此他们才 像父母一样对待我。” ★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关系。
1、与父反隋起兵建唐 ★你怎样看待嫡长
2、统一全国,战功赫赫 子继承制与玄武门 3、设文学馆,网罗人才 之变?
4、做事英明果断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
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
★李世民登上皇位:
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 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
1、发动玄武门事变 2、唐高祖被迫退位
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 性,但并未影响唐朝的 稳固基业,反而将唐朝
阅读课本P10,请思考并归纳: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哪些统治政策?为此 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开明的民族政策:
1)武力征服:对东突厥和西突厥 2)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 3)册 封:对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及后代世袭由
唐政府册封 4)和 亲:松赞干布求亲、文成公主入藏。
评述唐太宗的政绩
①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善于用 人和纳谏 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 ,形成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②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与发展,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 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并对世界文明 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④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 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1请回答: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 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
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2请回答: 该材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 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
五、晚年的反省
1、过
A、纳谏渐少,
失:B、难用民力大兴土木营建
宫殿
2、反 省:撰写《帝范》
? 3、自我评价:济 寰育 宇苍 ,生 其, 功其 大益 ,多益;多平损定少
千秋功业,后人评说
• 青年闯将 • 一统天下 • 杀兄逼父 • 贞观政绩 • 反躬自省
建唐立功 战功赫赫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一代名君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 行、学识为本。”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用人扬长避短 (魏征) (长孙无忌) (“房谋杜断”)
用人不问出身 (程咬金)
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