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剪纸资料介绍
关于剪纸的由来,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那时候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内容呈现,但那时纸张还并没有出现,人们只能
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之上。
而随着纸张的
出现,这些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
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我们就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1、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
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
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
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2、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
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
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
那时
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4、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
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
在现代考
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
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
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5、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
宋代剪纸
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
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
宋代剪纸最大的
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
制而成的。
6、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
这时候的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阔了。
但凡民间彩灯上的
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
装饰再加工而成的。
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更多的
是常常用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环境。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
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
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
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
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
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
据记载,鹤
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
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
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在
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
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
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
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
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祈求生命的观念为民间剪纸赋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剪纸的创作者对待富足与幸福,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绵延
不断的希望,剪纸正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现。
民间剪
纸将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种民族事项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
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在民间剪
纸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
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
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
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建立自己的理想
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
祥幸福的期盼。
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