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小说的文学性及发展研究

网络小说的文学性及发展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络的发展,带动了一些列新兴产业的兴起、流行。

依托于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络小说更是如此。

它的发展迅速而又来势凶猛,不论是写手的范围的广泛,还是受众的社会普遍性,网络小说“入侵”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手机、MP4、EBOOK 等现代科技的进步方便了网络小说的传播,无需纸质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而各个文学网站,起点、潇湘、腾讯、晋江等兴起则扩大了广度,推动网络小说甚至网络文学的兴盛。

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小说的现状、起源、发展及其文学性的研究,最终目的是探索网络小说对网络文学的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网络文学的产生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代文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典型表现,它的发展历程与文学性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的缩影。

网络小说的不断兴盛证明了我国文学的创造力、想象力、生长力的发展,网络文学的蓬勃则体现了新世纪新的文学形式的生命力与生长潜力。

研究网络小说的发展与文学性以及其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价值的推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网络小说与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价值与影响,正确看待他们在文学社会中的地位,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如何正确引导其发展、促进我国当代文学的繁荣有积极作用。

(二)、研究现状
对于网络小说的研究,目前来说,大多侧重于对它的发展原因、剧本改编、内容变迁、特点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小说翻拍电视剧的热潮,对于其制作成电视剧的原因、前景等的探究十分流行。

但具体研究网络小说的文学特性的则不多,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章节来陈述。

首先是网络小说的发展的论述。

网络小说的发展与其内容的变迁不可分割。

虽然我国公认的最早的中文网络小说是1991年4月网络作家少君在《华夏文摘》发表的《奋斗与平等》,但在为网络的小的发展划分阶段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1998年作为网络小说的开始年份。

因为正是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红极一时,打开了我国网络小说发展的起始之路,使得网络小说走进人们的视线。

对于网络小说的发展历程的划分的依据各有不同,划分的阶段也众说纷纭。

08年,郝珊珊学者在她的《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中,依据不同时间段内网络小说的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将网络小说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括为网络空间内的网络小说,时间是从1998年到2000年,第二阶段概括为关注现实生活的网络小说,时间是从2000年至今,也就是2008年。

这是网络文学发展十年的时候对网络小说的划分。

2010年,周洪立发表《网络文学的三个发展时期》,首次将网络文学分为三个时期,他依据网络小说的内容,将网络文学划分为言情、幻想和现实题材三个时期,这也是网络小说的三个时期的划分。

2012年,周金花的《新媒体与网络小说传播研究》和王宇景的《对网络小说代入感的叙事分析》都将网络小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1999到2002年的自由发展时代与2002 年至今的商业操纵时代,这是依据网络小说的商业化来划分的。

2014年,龙雷在《中国网络小说内容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将网络小说划分为三个时期:1998到2002年初期网络小说的言情小说期、2003到2007年中期网络小说的幻想小说期和2008年至今的成熟期网络小说的多元化发展、现实小说显现期,这也是依据网络小说的内容划分的。

由此可见,对于网络小说的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多是二元论和三元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的划分也越来越精细。

本文主要以网络小说的载体的变化为依据,将网络小说划分为网上论坛、垂直门户网站、集团化门户网站和多样化阅读设备三个时期来讲述网络小说的发展历程。

对于网络小说的文学性的认定,刘国贞在《与网共舞——网络小说解读》中将网络小说以:诱人的花冠、华丽的外衣、空虚的胃、奇巧的语言作为描述,她不否认网络小说的文学性,但也认为网络小说拉低了文学的高度。

李支军在《中文原创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陌生化》中网络小说的文学性体现在形象塑造更直观化、情感表达更欲望化,符号媒介更多样化,审美追求主要呈游戏化的倾向中形成的主体心理体验,其中他认为主要方面是游戏性体验。

因为他认为游戏性体验是创作主体和阅读主体的主要的目。

孙伟在《网络文学对文学性的拓展》中将网络小说的文学性归结为从读者角度看,阅读转化为交互;从生活角度看,审美转化为消费;从作品角度看,意义转化为大话;从作者角度看,书写转化为游戏。

其中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出现和流行和书写本身及其过程的游戏化是主要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也是支持游戏性体验这一说法的。

张柠在《网络小说的文学性和新标准》中认为网络小说的文学性是指无篇幅限制、时间自由或称为“游戏时间”的零散性、叙事经验碎片的任意拼贴。

在本文中作者是以《黄金瞳》这本书为例,将网络小说的文学性与传统文学的文学性进行对比,结论是两者衡量标准不一样,由此,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标准不能和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一样。

上述可见,对于网络小说的文学性的评定各有结果,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从结构上、内容上、目的上等进行划分,叙说网络小说的文学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避免的有其局限性,网络小说也不例外。

由于其载体的原因,网络小说实现了“人人都是作家”这在传统文学中的不可能,也正因此,由于写手的文化素质的局限,再加上网络小说的发布没有传统文学的审核限制,它直观地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人生价值,拜金、贪权、重色......这对社会的价值
标准造成极大的冲击,会对未成年人,甚至成年人的价值取向造成不良影响。

不仅如此,网络的便利使得网络小说的发表不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因此他们往往缺少传统文学的严谨、美学,口语化,用词不精甚至粗俗,这些都是网络小说所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所必须要进行管理、整治的对象。

(三)、总结
网络小说作为新世纪、新兴技术下文学表现的新形式,其发展历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然而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它是当代文学的文学形式的典型代表,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没有确定的评价体系、缺乏学理性的批评、互动是当前网络小说、甚至网络文学的最大问题,或可成为阻碍网络小说发展的绊脚石。

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小说在当代文化的地位,为其谋求更好的发展。

二、论文提纲
一、网络小说现状及发展历程
(一)、网络小说的现状及问题
(二)、网络小说的发展过程
(三)、网络小说的发展趋势
二、网络小说的文学性
(一)、网络小说文学性定义
(二)、网络小说文学性表现
(三)、网络小说文学性趋向
三、网络小说对网络文学的价值
(一)、网络小说在网络文学中的地位
(二)、网络小说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网络小说对网络文学的价值的体现
四、总结
三、参考文献
[1]孙伟网络文学对文学性的拓展[D].苏州:苏州大学文艺学,2008
[2]王宇景.对网络小说代入感的叙事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2
[3]韦宁钰众声喧哗—浅论网络小说[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1):152-154
[4]韦宁钰网络小说:一种当代文学时尚的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09
[5]李支军中文原创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陌生化[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文艺学
[6]龙雷中国网络小说内容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2014
[7]曾少武网络小说发展现状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第23卷第
一期75-79
[8]郝珊珊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文艺学2008
[9]周洪立网络文学的三个发展时期[J]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3):8
[10]唐余俊从网络小说看网络文学基本特征[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2(2):54-58
[11]周金花新媒体与网络小说传播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2。

相关主题